今年上半年,安徽省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安徽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安徽省完成生产总值1102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8.6%。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968.9亿元、5436.9亿元、462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8.3%、10.3%。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效益稳步改善。其中,规上工业增长8.5%。 14个行业增幅超过10% 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709.8亿元,同比增长8.5%,居全国第6、中部第2位。其中,6月份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61.8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比全国高2.9个百分点,与江西并列全国第4、中部第1位。 另据统计数据显示,1~5月,安徽省规上工业实现利润684.9亿元,增长18.9%,居全国第5、中部第1位。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23.5%,股份制企业增长8.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6%;分行业看,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6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其中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专用设备等14个行业增幅超过10%,六大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增长较快。 从全省各地看,上半年,合肥、芜湖、蚌埠、滁州工业增长较快,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9.1%、9.8%、10.1%、10.1%,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长速度。 重点产品增长较快 部分重点企业重点产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省汽车生产完成561484辆,同比增长10.32%;叉车完成38489台,同比增长0.72%。 上半年,江淮汽车生产汽车333642辆,销售汽车333639辆,同比分别增长12.78%和14.15%;马钢公司的特种钢和车轴实现快速发展;国投新集公司(煤矿)完成营业收入23.33亿元,实现利润1.2亿元,再次大幅扭亏。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安徽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296.7亿元,同比增长11.5%;新开工项目17364个,计划总投资11188.5亿元,增长32.6%;固定资产投资本年到位资金13196.8亿元,增长13.8%。 三去一降一补见成效 上半年,安徽省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切实成效。 从去产能看,上半年原煤产量同比下降6.9%,钢材产量下降4.5%。 从去库存看,5月末规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占流动资金比重由去年同期的9.3%下降到8.8%。 从去杠杆看,5月末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由去年同期的58.7%下降到57.9%。 从降成本看,1~5月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比重由去年同期的88.5%下降到88.1%,财务费用下降3.7%。 从补短板看,上半年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6%,增幅高于全部投资14.5个百分点。 相关报道 安徽省级中小企服务平台超百家 中国工业报记者 安再祥 通讯员 海林 中国工业报记者日前在安徽省经信委获悉,经过多年的建设,安徽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现有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9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13家,各类社会服务机构近2000家,基本形成以“1+44+N+X”为核心的覆盖全省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1”是指省中小企业枢纽平台。“44”是指16个市级综合窗口服务平台和28个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N”是指入驻“1+44”平台网络的社会化服务机构,目前已入驻专业服务机构218家;“X”是指适应中小企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的服务机构。 截至2015年底,“1+44”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完成总投资22118万元,改造服务场地69738平方米,购置各类服务设施、设备、服务软件等3184(台)套。共聚集入驻各类服务机构1119家,注册入库企业5100家,已开展服务活动1053项,服务企业超14666户。全省网络平台服务过程及服务评价20166家次,累计发布信息20万条,实现点击量突破64万次。 该体系在实现互联互通的同时建立起统一的全省呼叫平台、统一的共享数据中心和服务资源管理系统、统一的全省平台网络运营管理系统、统一的全省平台网络门户网站和统一内容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统一的全省在线服务系统。统计显示,安徽113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015年共带动社会服务机构5386家,开展服务活动6481次,服务企业35025户,服务人数28.9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