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似乎永远不会崩盘。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当日收盘后,上交所宣布,北向买上海A股的沪股通,首笔交易为伊利股份。而南下买港股的港股通,首笔交易是谁?港交所交易记录显示,这个荣誉归于腾讯控股,第一笔成交价为133.9元,涉及1.18万股。 记住,2年前腾讯股价不到134块而已,而前天,本月30日,腾讯收盘于204.8元(港币)。52%的巨大涨幅,简单算数平均,年化26%,胜过一切理财。 如果视野超越2年,看上市以来的综合复盘,则显示腾讯涨幅是280倍。上市时候买入50万市值,则至今已完成人生的第一个小小任务。 这样的传奇,A股也有,由于大陆经济体量更大,传奇更多。茅台、伊利、白药、格力、阿胶,这些消费股,考虑到分红和复权,哪一个不是涨幅数十倍、数百倍的股市神话? 问题是,问题是,即使牛逼如腾讯,阔气如茅台,在长期上涨过程中也有多次停歇、回潮的时刻,而这些低迷时刻过后,历史又重新注入新的动力给公司,在不久的将来再次创下新的股价历史记录。也就说,回潮是必然的,停歇是必须的,没有一直涨不停歇的股指,没有永不回头月月新高的牛股。 无一例外。历史没有饶过谁。 这句话,今天既送给价投者,也送给做T者。并且,我们跳过A股,把这句话也送给伟大的数千万上海市民。 刚才说了,本月30日下午收盘,腾讯股价市值创下历史高峰,近2万亿港币,雄冠中国,步步逼向世界第一(如果不是在倒霉的港股上市,恐怕腾讯早就是市值世界第一了);而在同一天的下班时刻,上海的一手房交易量,也达到了2139套的历史记录,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如果上海每天保持这个新房成交量,那么未来一年,上海人可以买下全球所有一线都市的所有新房。 去年,不在深圳,你不知道什么叫做新房涨幅;前天,你不在上海,哪里能理解什么叫做现金机关枪。 当前的上海买房形势,真如1948年末,数十万人疯买小黄鱼。当年,上海人突然发现金圆券和老蒋的信誉一样不值钱,于是蜂拥跑向外滩,意图尽快兑换黄金保值。结果局势失控,造成数十人死伤的踩踏悲剧,并且留下了所有上海中老年人无法忘怀的一张经典照片:轧金子。上海话就是炒金子的意思。 引用时任上海市长吴国帧的原话:“当通货不稳定时,人民总会试图抓住一些价值稳定的东西,所以中国在那段日子里,人民都争先去搞一些外汇和金条。” 请问,这几天上海人如此疯狂的购买、囤积新房、二手房,难道是在害怕和担心什么?难道是解放前老市长提到的通货问题? 这个话题就不展开了,请大飞机所有的读者好好想一想。 我曾经相信,只要中国经济有发展,一线房价将虹吸全国资源,永不下跌,这个信念,至今我依然秉持。但是,如果不加节制,没有任何调节,如此疯狂的现金哄抢新房,毫不在意“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那这样的房价繁荣会带来什么后果?房价的极大稳定上涨,会对全国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不稳定下跌吗? 进而再问一句,如果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绝大部分物化并归属于部分城市居民的房产地产,那么改革开放究竟是为了什么? 腾讯的股价,历史上有多次回调,茅台也是。当时,市值损失惨重。 但我无力用这些例子来论证,上海月月新高十几年的房价也会回调。真的是很无力啊:这些股价在回调之后,又将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这是一个传统经济学和投资学彻底破产的年代,是一个无所适从只能随波逐流的年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差的年代。 欢迎关注最佳原创财经微信公众号:波音大飞机。我们尽力提供客观中立的A股或港股投资机会分析,360会借壳哪只股票上市?联想控股机会如何?博雅生物空间多大?欢迎一起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