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材料是一门大学问。至于不同的车身材料之间,其实也并不存在绝对的高下之分,因为汽车是需要消费者掏钱购买的商品,而非不计成本堆砌出来的艺术品。在售价和产品定位一定的情况下,车身材料的选用必须着重考虑成本控制。打个比方,相同价钱,你愿意买一辆全铝车身但是空间小、配置又低的车,还是一辆空间宽敞、配置豪华然而从内到外都是用钢材制造的车呢? 最近,北京奔驰新上市的全新国产E级长轴距车“钢材门”,再次引出了车身材料这个老话题。据说,国产新E级长轴距车型的整备质量比起国外的同型号车足足重了300公斤。即使算上统计口径、配置增加以及加长轴距所产生的增重,保守估计国产版本还是要比欧美销售的车型重100公斤左右。 这意味着,在国外重点宣传的新一代E级轻量化的优势,来到国内便成为泡影。 是什么造成了国产版本车型的大幅增重呢?外界猜测很可能是:国产车将轻量化但成本较高的车身材料用成本低但相对沉重的材料所替代,说白了,铝材换成了钢材,如此一来,成本下来了,但重量上去了。 奔驰对“钢材门”所发的声明中,并没有完全解答消费者的疑问。有消费者就此提出,第一,奔驰国产车型究竟在哪里增加了重量?第二,为什么给中国市场提供一款“更有分量”的新车? 平心而论,除开标榜大量采用铝合金的捷豹和凯迪拉克,其实主流的豪华品牌在轻量化技术的推进和普及方面并不存在太大的差别,包括刚刚上市的奔驰E级长轴距版轿车,也依旧采用钢铝复合车身以及为数不少的铝合金部件。 但事实无法回避:即使算上各种影响因素,国产版本确实是重了,而且还重了不少。 在汽车工业追求轻量化的今天,这可谓背道而驰,而且对车辆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也无法忽略。 虽说我们无需拘泥于车辆用了多少铝,用了多少钢,买车不是废品回收生意,但是在国外版本的基础上,以钢代铝来应付中国市场,却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作为奔驰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在贡献了大量利润的同时,中国消费者为何不能得到和国际市场平等的对待呢?况且,在豪华品牌C级车市场,以铝代钢也早已是大势所趋。我们不妨来看看奔驰在国内的对手们目前在轻量化上处于什么水平。 奥迪A6L 钢铝复合轻质化车身的引入,使奥迪A6L的车身比上代轻了16kg,加上车门也采用了铝材质,使得整车获得了令人满意的轻量化。铝合金车身或部件的采用,一方面可以减轻车身重量、降低车辆重心,提高操控性能;另一方面其在变形以及吸收碰撞能量上要好于钢车身。 和宝马一样,A6L在底盘部件上也大量采用了铝合金,中空铸铝梯形连杆、锻铝上控制臂、铸铝车轮轴承座等悬挂部件,也带来了更好的表现。 宝马5系长轴距版 相比捷豹和凯迪拉克,注重驾驶乐趣的宝马并没有大量地使用铝合金车身材料。就拿国产宝马5系长轴距版来说,不仅车身没有使用铝材,并且车身覆盖件中也仅有前门采用了铝合金材质,而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前后配重。不过,注重性能的宝马却在底盘部件上大量采用了铝合金部件,以获得更佳的车辆动态表现。总体来说,国产宝马5系长轴距版的铝合金用量可能不超过金属车身材料的20%。 捷豹XFL 作为捷豹首款国产车型XFL,奇瑞捷豹路虎在常熟工厂为其打造了国内首家专制全铝车身车间,这也是英国本土以外的第一家能够生产全铝车身架构的海外工厂。据悉,采用全铝车身结构的国产捷豹XFL铝合金应用比率高达75%,相比上一代捷豹XF,捷豹XFL车身刚度增加了28%。在大幅降低车身质量、提高燃油经济性的同时,对于车辆整体操控性能也有着显著的提升。 凯迪拉克CT6 虽然跟加长轴距的同级旗舰相比,CT6略显紧凑,但5179mm的车长、1879mm的车宽以及3109mm的轴距,依旧是个十足的大块头。你知道么,CT6入门版本的车型整备质量仅为1655kg,这是什么概念?相比低一级的CTS,它要更轻!凯迪拉克在CT6的轻量化上倾注了大量精力,钢铝复合车身大幅度降低了重量,同时也能够保证一流的刚性。据称,CT6有64%为铝合金车身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