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销售端补贴过高 政策设计应转向多元扶持

发表日期:2016-09-13 10:55:19 兰格钢铁

过多的地方补贴,造成了地方保护主义,不愿意将补贴给外地产品,增加了地方保护的纠结。 9月8日,财政部公布五家典型的新能源汽车骗补车企名单后,不少车企都陷入了涉嫌骗补的漩涡。五家典型车企是骗补性质最严重的代表,其实背后有更多车企趟了骗补这摊浑水。 骗补事件从核查,到最终处理,持续了半年多。对新能源车企和行业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补贴进行清算,很多车企暂时拿不到补贴,资金很紧张;二是骗补或违规谋补涉及面很广,多家车企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消费市场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对这一轮骗补的反思,才是风波之后要思考的核心问题。部分车企为什么要铤而走险?新能源扶持政策哪些方面该修正? 9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北汽集团董事长安庆衡。 骗补车企应严惩 目前只公布了五家典型骗补企业,都是新能源客车企业,你怎么看? 王秉刚:目前公布了典型的骗补企业,但肯定不止五家,全部的不会在全国公开,还要等下一步看。目前相关政府部门,核查的结果都有了。下一步怎么处理,也涉及到地方政府,要和地方政府进行协调,时间没有那么快。 安庆衡:有人认为新能源汽车产销这么多就是因为骗补,我有三点想法:第一,时间长了这件事情也就明朗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产业不能受“骗补”的影响;第二,扶持新能源汽车这件事,不只中国会有补贴,其他国家也会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扶持。企业要想把新能源汽车做好,就要脚踏实地,不能靠非常手段。这给大家一个警示作用;第三,新能源汽车如何搞起来,在管理、政策方面要下功夫。把责任全推给政府并不妥帖,所以政府应当总结经验,制定好相关政策。 处罚力度该有多大,要看事件怎么定性,你认为该如何看待对车企骗补的处罚? 王秉刚:地方政府可以参照中央的办法,来处罚骗补和谋补企业。涉及到要用法律来解决的,要严肃处理,打击投机取巧、恶意骗取国家资产的行为。我认为肯定要严罚,如果不这样,行业就无法有序发展。 付于武:政府态度已经明确,也采取了果断措施,从财政部开始、企业调查到工信部的表态,这表明政府在骗补行为上的坚定立场,这是个好事。如果政府出台再好的政策,没有健全的监管体系也不是正常的,不利于产业发展。 政府果断出手、严厉制裁骗补企业,这对整个行业来讲是有警示作用,这是必然要做的,要坚定不移。 相关政府部门是什么态度,下一步对骗补的处理是一个什么趋势? 王秉刚:涉及骗补,就按照规定来走,如果不属于骗补,也可以申诉。总体来说,这一轮核查很慎重很仔细。有一些企业在网上回应,说没有接到正式通知。一是通知有没有自己应该去弄清楚,二是如果情况不符合,可以去说明和申诉,不用在网上说。 从处罚力度上看,骗补的一家取消了资格,另四家停了补贴,其他的没有处罚,业内有声音说处罚过轻? 王秉刚:因为这些违法的车企,把整个产业整成这样。外界和行业不应该去同情骗补企业,清除了害群之马,应该大快人心。这个事情做得非常好,对行业非常好。 产业政策是可以评判的,这是一个进步的表现。但事件本身应该分辨是非,而不是强加到谁身上,做一个直观的反应。政策漏洞和处罚企业,两件事不能混为一谈。一是有犯罪了,肯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处罚,非法收入要吐出来。第二是,为什么补贴的力度这么大,为什么铤而走险,这两件事要分开来看。 付于武:对五家企业来讲,处罚力度并不轻,取消资质,将害群之马赶出这个行业,这点也是必要的。如果没有果断措施,将损害整个产业诚信、造成严重影响。企业最根本的是对消费者负责,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 政策出台滞后,政策出台的力度很大,加之我们缺少严谨的监管体系,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留有空隙,让不法企业有空可钻。其中,企业承担第一责任,政府在监管中,也要负一定责任。从制裁角度来讲,我们不能够再犯错误,一定要让骗补者得到惩罚,让行业得到警醒,消费者得到实惠。 补贴额度过高很多弊端 整体上看,这个事件对于补贴政策有什么教训? 王秉刚:补贴政策上存在弊端。有些地方政府,补贴比中央加倍,有些产品确实是高补贴,有巨大的利益,所以有人铤而走险。目前政策来看,2016-2020年力度已经在调整。 事实上,地方补贴不一定和中央是1:1。在日本,补贴数额标准是新能源汽车成本增加部分的40%左右,而我国的补贴是增加成本部分的200%,来进行补贴,也就是如果成本增加了20万元,那么补贴高达40万元,补贴太多了。而其他国家的情况是,成本增加20万元,补贴10万元,另外的成本增加部分,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的。 我们政策缺乏经验、过于急于求成。我很早就给地方政府建议,为什么要1:1补贴?能不能不要那么多。过多的地方补贴,造成了地方保护主义,不愿意将补贴给外地产品,增加了地方保护的纠结。其实,地方政府要支持地方汽车企业,可以支持技术研发,或者基础设施建设。我以前和很多城市都提过建议,并没有谁接受。 这一轮核查、处罚过去后,都应该坐下来想一想。现在很多地方补贴大幅度降下来,现在很多地方开始接受我的建议。扶持政策不能太简单、太单一。补贴应该遵循一个标准,就是补贴额不能超过成本增加量。这样才有利于企业去努力。 付于武:现在看,政策制定漏洞还是有的,告诫我们要有严谨的执行流程。政策执行要无缝连接、环环相扣;政策制定者要重新审视补贴政策,同时按照已发现的问题,制定严谨的监管流程。 我们希望补贴政策在逐步退坡的大前提下常态化,不能够让企业一头雾水,政府要从企业、产业、消费者、社会需求等方面权衡,将补贴常态化。 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新能源车企有什么影响? 王秉刚:对行业是积极的,对有些车企短期的影响可能不好。那些不真心做新能源汽车的,要请他们出去,离开这个行业。对整个行业都是一个教育,不是弄个机会赚国家的钱。 的确影响到有些企业,带来一定的困难。比如补贴的清算等受到影响,补贴发放延迟,有些车企现金流紧张,车辆的销售也受到影响。这个也是没有办法,清算工作很慎重,需要时间。客观上,有些企业的车辆压在那里,导致很紧张。 今年上半年,补贴政策虽然没有明朗,但新能源汽车行业比去年发展好多了。下半年骗补也清楚了,客观环境比上半年会更好。 此外,通过这几年的创新,技术和车辆的进步非常快,据我的观察,今年推出的车比去年的有很大的提高,消费者也更喜欢和接受了。基础设施各个地方都在努力做,都在改善。有利于电动车的条件还是很多的,包括新的鼓励政策、消费者的认可等。 付于武: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际上都是不可扭转的趋势,安全、节能、环保、低碳是汽车产业追求的目标,目前国际上空前一致,在法规方面也顺应了低碳的发展趋势。 不能够因为骗补就怀疑新能源汽车方向,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也是技术积累、技术变革结果,需要借鉴全球智慧,摒弃运动式思维,顺应市场。骗补背后,我们很乐观,市场也会是循序渐进的。包括电池、公共设施配套,以及企业能力问题等。 所以,骗补给我们的警醒是,企业要踏踏实实搞研发,实事求是发展新能源汽车,摒弃大跃进式的思维。 另外,对车企的警示作用也是非常大的,要以市场为导向,本着消费者高度尊重、高度负责心态来进行物质生产活动,企业要提供更好的、被需要的产品。骗补背后与企业价值观是相关的,骗补企业领导者应当感到耻辱,背离了企业初衷,诚信和良知也被摒弃,需要极度反省自己。骗补企业不可能在竞争中形成优势,所以企业要反省自己,清清白白做好企业。 安庆衡:新能源汽车补贴采取事后清算,但何时能够让企业拿到钱,有关部门还需要认真考虑,如果企业一年都拿不到补贴,资金流转就可能出问题。 骗补是可以避免的,但政策出现漏洞,所以政府管理和企业诚信都存在问题。 大方向上,新能源汽车不会受骗补事件影响,电池回收、续驶里程也需要慢慢提高,比如北京,在限购的环境下,消费者慢慢接受,这证明新能源汽车路线没有错,但需要出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工信部提高准入门槛是应该的,但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各有各家的政策,因为政策不稳定,很多车也卖不出去。所以政府要加快制定长期稳定的政策和并加强协商一致。 经过这一轮核查和处罚,更看好哪种类型的企业和技术? 王秉刚:新能源汽车经过努力,总比过去发展好多了、条件好多了。从中央政府来说,发展新能源汽车仍然是汽车产业最佳的战略产业,国家的鼓励政策力度不会改变和削弱。政策设计上更有利于发展,要由政策驱动力改变到市场作为驱动力。最终这个产品是市场消费产品,最终要进入市场的竞争,由消费者选择,产业要盈利,补贴要退出。进入这个轨道,这个产业才可以顺利发展。 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要经过导入期、增长期、快速发展期、稳定发展期四个阶段。由市场来推动了,才是快速发展期。市场因素为主是快速发展的标志。2016-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需要稳定的、常态化的鼓励政策,和整个社会的保障体系。这个阶段不到五年的时间很关键,相信2020年就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表现在产业上,要形成大的产业,包括零部件产业,真正具有研发能力。没有研发能力的企业,未来会比较困难,包括零部件。不能很快解决研发投入,形成自己的研发能力,很快也生存不下去。老产业可以买设备来维持,但这是个新产业,每天都在不停地进步,没有研发意味着没有前景。 付于武:近几年,新能源客车发展很快,国家的补贴力度很大,补贴动辄几千万几个亿,客车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包括苏州金龙,令人吃惊! 客车的市场表现还是不错的,我国是世界最大的产销国,也是最大的市场,我们当时提出的“两头堵”,一个是客车一个是微型电动车,中间才是乘用车。 因为客车属于公共资源,客车电动车的表现会更好。我们发现它有骗补的心理,这说明客车补贴金额很多,吸引力很强,价值观就产生扭曲,我们对客车深感遗憾。客车我们挡住了进口,这是汽车细分领域中,我们最尊敬的领域。 所以客车出现问题,我们很痛心。发展新能源客车,从全球来看,我们是有竞争优势的。

相关阅读
销售端补贴过高 政策设计应转向多元扶持[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