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正由诸多著名的海内外专家共同出谋划策。在通州日前举办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规划国际研讨最终成果汇报会上,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四个国际专家团队经过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全区域及河北北三县交通的踏勘、调研、座谈、交流,分别形成了研究成果。 据介绍,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进一步贯彻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标志性工作。目前,北京市正在组织开展通州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开展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其中,综合交通规划作为通州区总体规划重要的专项规划之一,是通州区和城市副中心未来发展的关键。 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规划国际专家研讨活动启动以来,德国布莱纳团队、美国AECOM团队、英国Buro Happold团队和法国MVA Systra(宏达)团队四个国际知名专家团队分别形成了研究成果。例如:德国布莱纳团队提出了未来通州的交通发展向人性化转化的绿色交通理念,打造完整宜人的城市慢行系统,通过量化模型分析问题;美国AECOM团队认为,应借鉴国外经验,强调副中心必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注重交通系统的协调;英国Buro Happold团队针对通州北苑地铁站周边不同性质建筑物用地问题,提出了地铁或城际铁路站点处不同性质用地一体化具体思路,规划多条线路复合型交通枢纽;法国MVA Systra(宏达)团队则提出了政府、商业、零售及休闲活动区应由连续的免费交通走廊、广场及河流、运河临街及行人、慢行交通区域相互连接,从而创建了一个独特的城市中心及生活环境。 通州区区委书记杨斌表示,交通规划是副中心建设规划之中必须先行的最重要的规划,希望四家团队未来继续深入研究探讨,重点解决通州作为副中心和河北、天津的交通连接,通州和北京其他区域的连接,以及通州自身的微循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 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施卫良说,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交通目标,既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功能,同时也是未来组合京津冀城镇群、新的城市空间结构的一个重要节点,它的交通规划在未来整个大布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以更加开放的方式集各方智力,将之汇集到通州的交通规划之中,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绿色低碳的理念,下一步还会请专家持续关注规划的具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