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原中国第一汽车厂厂长耿昭杰与德国大众前董事长哈恩博士的一次握手,一个时代就此开启,年轻的汽车合资企业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呱呱落地。25年后的今天,在9月8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25周年“感恩之夜”上,81岁高龄的耿昭杰与90岁高龄的哈恩博士再次握手,共同见证一汽-大众成长为累计销量1250万台的传奇企业。 而25年,虽是一个时代告一段落,但另一个时代随即开启。站在25年的崭新起点上,一汽-大众将继续前行。正如一汽-大众董事、总经理张丕杰所说,下一个25年,一汽-大众将继续保持创新驱动发展,释放出更强的增长动力;将继续推动绿色驱动发展,助力人车社会和谐;将继续携手各方合作伙伴,实现更广互利共赢;将继续践行社会责任,追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回报社会期待。 中德携手共创25年辉煌 时光回溯,从1991年成立至今,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一汽-大众已走过四分之一个世纪。作为一家立志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汽车合资企业和员工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公司,一汽-大众25年来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方的支持与信赖。 在一汽-大众成立25周年感恩之夜活动现场,一汽-大众董事、总经理张丕杰及第一副总经理赛德利一开场就对关心和支持一汽-大众发展的各级领导、超过1250万车主、为公司奉献了无数心血的4万多名员工、精诚合作的股东双方和700多家核心供应商、1200多家经销商等合作伙伴以及政府、媒体表达了最诚挚的谢意,并分别用中文和德语表示“是你们成就了一汽-大众今天的辉煌”。 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在全球的市场销量为512万辆,中国市场的累计销量就超过了186万辆,占比三分之一以上。中国市场对大众集团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中国车主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品,用户的满意是我们工作的核心。”赛德利强调,25年来,双方合作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从技术研发、制造工艺、管理理念到市场营销,都实现了深度融合。随着未来几年不断加大投资,更多的SUV和新能源产品会陆续与中国用户见面。 全面开辟中国家轿时代 2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而一汽-大众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上,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最初的一个品牌一款车型,到现在拥有大众、奥迪两大品牌12大系列产品;从年产不足一万辆,到现在累计销量超过1250万辆,一汽-大众真正开辟了中国家轿时代,让千万个家庭实现了汽车梦想。从“车坛常青树”捷达到“驾驶者之车”宝来,再到“两厢车代名词”高尔夫,每一款产品都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强烈追捧,并迅速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百姓心中的经典家轿。 25年来,一汽-大众不仅为广大用户奉上了一款又一款经得起市场和时间验证的精品车型,也创造了中国汽车界无数的传奇:第一个生产覆盖全系乘用车车型的汽车企业;国内销售收入及上缴税金最高的企业,累计上缴税金超过3700亿;连续7年获得中国最佳雇主汽车行业的第一名;当时国内用时最短实现1000万辆的汽车合资企业。 迎接下一个25年华彩篇章 25岁,对于一个人和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值得纪念的时间点。作为德方代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表示:“25年的通力合作,铸就了一汽-大众的卓越和成功。过去25年的合作经验,也为我们的下一个25年,乃至更远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携手共进,致力于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推进可持续发展,走在智能出行解决方案领域的最前沿。” 一直以来都以纯粹“德系基因”为卖点的一汽-大众旗下产品,拥有德国大众在中国投产产品的多个技术第一。比如2013年投产的高尔夫A7车型是中国区生产的第一款MQB车型;不久前上市的迈腾B8L作为中国第一款MQB-B平台车型,轻量化技术减轻了85公斤车重。还有上市不久的全新奥迪A4L,基于MLB evo平台,载有奥迪最新车联网技术的信息娱乐系统。 “要知道所有这些新技术、新车型都不能仅仅依靠欧洲的研发团队来支撑,一汽-大众自己也有大约1700名研发人员参与到这些新车型的研发过程中,这支团队是我们在过去这些年逐步坚持建立起来的。”除了人员,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温泽岳还透露,一汽-大众每年大约要投资5000万欧元强化研发能力,研发中心投资超过4000万欧元,建设中的农安性能试验场投资超将过15000万欧元。 在感恩之夜的最后一刻,中德双方股东领导为代表一汽-大众过去25年辉煌的“车坛常青树——捷达”雕塑揭幕,预示着过去25年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开启了一汽-大众未来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