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时光流转,盛世如约。从中国电瓷工业的摇篮,到行业排头兵企业;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到消化吸收、自主创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为中国创建最早、目前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绝缘子生产企业,南京电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京电气)因创新而卓越,因卓越而领航,堪称我国现代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历程的缩影和典范。 八十年辛勤耕耘,南京电气不仅收获了金色的硕果,谱写了几代人顽强奋斗的诗篇;更为重要的是,折射出中国绝缘子制造业的不断壮大和繁荣强盛。 八十年风雨兼程,八十年铸就辉煌。南京电气肩负产业报国的使命,勇担发展民族工业的重任,积极服务电力建设,引领行业不断发展,为国家电力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源于使命 薪火相传 创建之初,承担起产业报国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责任。 时值今日,形成薪火相传优良传统和迎难而上的拚搏精神。 1936年,南京电气的前身——由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等创办的“中央电瓷制造厂”在湖南长沙诞生。该厂是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经济抗战”计划后建成的第一座工厂,系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第一家高压电瓷厂。这家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企业,从创建之初就承担起产业报国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责任,为经济备战和抗战胜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该厂更名为“南京电瓷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职工当家作主,生产工作热情高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发出“国外有的产品我们要有,国外没有的产品,我们要创造!”的号召,全国上下掀起了“超英赶美”的热潮。该厂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号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敢想敢干精神,研制成功钢化玻璃绝缘子、电容套管、火花塞,以及高频瓷、高压熔断器等国内首创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产品,较好地满足了经济建设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先后更名为“南京电瓷总厂”、“南京雷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南京电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电气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持续进行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大幅缩小主导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近年来,南京电气成功研发超高压、特高压工程用钢化玻璃绝缘子和电容套管等一系列新产品,引领并推动行业发展,实现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国产化,打破国外垄断,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特别是保障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配套需要。 2005年,根据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市属国有工业企业“三联动”改革的统一部署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南京电气进行了民营化改制。其股东白云电气集团为总部位于广州的民营企业集团,是中国电力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改制十年来,在白云电气集团产业规划和资金支持下,南京电气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建成全球单体产能最大、品种齐全、技术领先的钢化玻璃绝缘子生产基地。同时,大力实施管理变革,加快经营机制转换,大幅增强了企业活力与发展后劲。 八十年来,南京电气历经抗日烽火洗礼、解放战争考验、改革开放挑战、市场经济冲击和企业改制的阵痛。企业之所以能在八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历经风雨,经受考验,奋发图强,创造辉煌,得益于几代员工的长期奋斗,坚持产业报国、发展民族工业,形成了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和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这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迎难而上、敢打硬仗的拚搏精神;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高端突破 引领发展 从五十年代的多个国内首创,到新世纪的一系列高端突破。 八十年来勇担发展民族工业、引领行业发展的重任。 从始建于湖南长沙的“中央电瓷制造厂”,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南京电瓷厂”、改革开放后的“南京电瓷总厂”,再到如今的“南京电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诞生在抗日烽火中的作坊式小工厂,到改革开放后引进先进技术、持续深化改革而建成的现代化企业;从昔日以低压电瓷产品为主,到主要生产高压电瓷电器产品,再到拥有超高压、特高压产品生产能力;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一系列国内首创,到新世纪的一系列高端突破……南京电气以历史的使命感、发展的责任感,担当起发展民族工业、引领行业发展的重任。 八十年来,南京电气人牢记使命,勇担重任,不懈奋斗。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的钢化玻璃绝缘子生产基地和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及产业化基地。先后荣获全国机械工业先进集体、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企业、江苏省机械工业创新型先进企业等称号;两次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机械500强企业和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 截至目前,拥有国家级实验室南京电气检测中心、机械工业玻璃绝缘子工程技术中心和江苏省高压绝缘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主要产品包括玻璃、复合和瓷绝缘子,油式、玻璃纤维增强型和环氧胶浸纸高压电容套管,以及高压互感器等,成为高压、特高压工程的配套产品。产品广泛用于国内电力建设、铁路电气化、地铁等工程项目。同时,大批量出口,远销世界各地。企业经济总量和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同行业居于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电气自2011年中标国家电网锦屏至苏南特高压直流工程以来,已中标特高压工程15项,玻璃绝缘子产品供货总量位列国内同行业第一,为西电东送、皖电东送、疆电外送、陕电外送、北电南供等国家重点工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八十年创业创新,砥砺前行,铸就品牌。南京电气“雷电牌”产品以悠久的历史、过硬的质量、良好的信誉享誉国内外: 在中国,从北国到南疆,从东部到西域,“雷电牌”产品市场覆盖面已达100%。 在全球,从非洲到美洲,从欧洲到大洋洲,“雷电牌”产品已出口世界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与白云融合,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为创享百年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与世界拥抱,加快主营业务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绝缘子和高压套管生产基地。 南京电气自民营化改制以来,在白云电气集团的产业规划和资金支持下,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持续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优势核心业务,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产品大批进入特高压领域和国际市场。同时,不失时机地建设新区,打造世界一流绝缘子生产基地,为企业长远发展和创享百年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京电气为满足电力建设特别是特高压工程和智能电网建设的需要,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购地500多亩,一期项目投资15亿元,按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发展定位,建设南京电气科技工业园区(包括特高压电器产业园和玻璃绝缘子元件新生产线),打造全球领先的绝缘子生产基地,首期项目已全面建成投产。 南京电气新区首期项目主要包括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套管项目(含油式和干式套管项目),特高压线路钢化玻璃绝缘子元件生产项目及产品装配项目,复合绝缘子项目和试验室项目等。 其中,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套管产业化项目为国家发改委立项的中央预算内项目,规划产能为年产全系列交、直流套管1.7万只。玻璃绝缘子元件新线项目规划年产玻璃元件3万吨,核心设备全套进口,均为世界顶级装备。生产效率与老区原有生产线相比,提高了近一倍。同时,首次在玻璃绝缘子制造行业采用脱硫、脱硝、除尘设施,达到严格的排放标准。 基于南京电气在新区的新平台,白云电气集团设立白云电气集团华东总部,立足区域优势,计划将华东总部打造成为白云电气集团在华东地区的产业基地、投资管理平台、区域总包平台和出口基地。 随着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深入发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特高压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和配网投资力度的加大,南京电气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南京电气将以各类绝缘子(包括玻璃、瓷和复合绝缘子)和高压套管(包括油式、干式等)为核心,加快主营业务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绝缘子和高压套管生产基地。 预计到2020年,在主营业务方面,形成25亿元的产业规模。加之在新业务领域的投资并购和工程总包,有望形成50亿元的经济规模,努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向着建设百年企业的目标迈进。 南京电气八十周年华诞颂歌 八十年,南京电气人以岁月为石,以执着为斧,铸造了一座历史的丰碑。 八十年,南京电气人以时间为纸,以勤劳为笔,绘就了一幅壮观画卷。 梳理重温历史往事历历在目。在南京电气建厂八十周年之际,组织编纂了《南京电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志(1936-2016)》,该简志编发了“志海拾贝”系列文章。“志海拾贝”共8篇,从企业八十年发展历程中撷取重要、有趣的历史故事和花絮编写而成。 其一,探访企业创始人与发源地 2016年4月和5月,根据南京电气总经理沈其荣的建议和要求,编志办公室负责人赵新生和王建华先后赴上海和长沙,对企业创始人与发源地进行探访。5月26日、6月20日出版的《雷电报》分别以《民族工业的先驱,创新创业的典范———专访公司创始人任国常之子任亨,了解当年的创业故事》和《远赴长沙黄土岭,探访企业发源地》为题,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 据任亨介绍,中央电瓷制造厂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的建设委员会创办。早在1933年就开始筹备,1936年9月,在湖南长沙择址黄土岭筹建工厂。他的父亲任国常毕业于南洋公学电机系(现上海交大),曾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工作。当时是以少将专员的名义参加工作,创办中央电瓷制造厂,并为首任厂长。 其二,中国经济抗战的活见证 2015年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出版的《南京日报》第5版以《我国首家高压电瓷厂为抗战而生———南京电气:“经济抗战”的活见证》为题,报道了南京电气的前身———中央电瓷制造厂作为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备战的首批工厂,在抗战期间的历史故事和重要贡献。 据报道,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5年华北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步步升级,国民党政府为此提出了“经济备战”。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三年之内建设一批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工业和矿业企业,“中央电瓷制造厂”就是该项计划的产物。 该厂最初并不是在南京,而是在长沙。1936年9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交通部和建设委员会三方决定,在湖南长沙建立中央电瓷制造厂。同年11月,在长沙黄土岭建厂,次年12月投产。 中央电瓷制造厂是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经济抗战”计划后建成的第一座工厂,也是我国工业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高压电瓷制造厂,堪称“中国经济抗战的企业先锋”。 工厂投产不久,抗日战争爆发。由于日寇侵扰、敌机轰炸,工厂被迫先后迁往湖南的沅陵、衡阳,贵州的贵阳和四川的宜宾。该厂虽损失巨大,但始终克服困难、坚持生产,为“经济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三,解放前拒迁台湾 南京电气厂史编纂负责人在2009年第4期《金陵画报》“纪念南京解放60周年特刊”发表《资委会起义和五厂拒迁台湾始末》一文(被人民网等媒体转载),并在《雷电报》第3版“纪念南京解放60周年特刊”发表《惊险曲折的斗争,隐密传奇的故事———解放前夕电瓷厂等南京五厂拒迁台湾始末》一文,揭秘了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解放前夕,蒋介石在败逃台湾之前,下令资源委员会把南京的电瓷厂等五座工厂拆迁台湾。时任国民党政府经济部长兼资源委员会委员长的孙越崎审时度势,弃暗投明,经过艰难曲折的斗争,使资源委员会全体人员成功起义,使得包括中央电瓷制造厂在内的南京五厂得以保留下来。 其实,拒迁过程贯穿了中共地下党的工作。当时是周恩来亲自领导,潘汉年具体组织,地下党在幕后工作,成功挫败了蒋介石将工厂迁往台湾的图谋。 其四,自力更生研制中国第一只钢化玻璃绝缘子 1958年,中国第一只钢化玻璃绝缘子在“南京电瓷厂”诞生,填补国内空白,从此揭开了南京电气玻璃绝缘子产品发展的序幕。 据中国第一只钢化玻璃绝缘子研制者之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资深专家顾洪连介绍,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全国上下掀起了“超英赶美”的热潮。“南京电瓷厂”成立了试制小组,在一无技术资料,二无专用设备的极其困难条件下进行。没有技术派人学;没有设备先借用;没有装备自己造。1958年12月3日,首批G-2604(LXP-6)产品顺利通过型式试验和技术鉴定,标志着中国第一只钢化玻璃绝缘子自主研发成功。 其五,玻璃绝缘子装备特高压工程 作为中国第一只钢化玻璃绝缘子的诞生地和全国钢化玻璃绝缘子行业领军企业,南京电气引进、吸收、创新的发展历程具有典型意义。 从引进国外技术及成套设备,到成功仿制第一条生产线;从最初的一条引进生产线,到经过持续技术改造,形成全球单体最大、技术领先的玻璃绝缘子生产基地,企业走出一条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之路。目前,在玻璃绝缘子研发和产业化方面掌握世界领先核心技术,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使我国玻璃绝缘子的制造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特高压被誉为世界电工技术的“珠穆朗玛峰”。“十二五”期间,南京电气特高压玻璃绝缘子产品大批进入特高压工程,特高压工程用玻璃绝缘子的供货总量达227万片,位列国内同行业第一。 其六,敢给洋设备动刀的人 南京电气的发展,得益于一支刻苦钻研、技术精湛的优秀团队,他们为企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为满足国家电力建设的需要,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 许瑾,中共党员,南京电气玻璃绝缘子厂动能部主任、电气主管工程师。这位共和国的同龄人,怀着对企业的无比热爱和对工作的满腔热情,以惊人的毅力,刻苦钻研,从一名普通电工,成长为玻璃绝缘子生产线电气自动控制方面的行家里手、电气主管工程师,担任动能部领导职务。 他团结带领周围同志,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引进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和运行维修中,大胆创新,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被誉为“敢给洋设备动刀的人”,保证了中国惟一、亚洲惟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玻璃绝缘子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其七,坚持注重企业文化 南京电气在经济指标不断增长的同时,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文体活动也异彩纷呈。自2001年开始,每年“七一”之前和端午节期间,企业都举办“同心杯”龙舟赛活动。 十六年来,南京电气各级工会积极组织,广大员工踊跃参与,参赛人员同舟共济,激发和展现了员工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其八,厂庆活动形成传统和特色 南京电气坚持开展一年一度的厂庆活动,并形成传统和特色。不仅丰富了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展示了企业的历史与文化,展现和激发了员工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南京电气发展轨迹 ■1936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中央电瓷制造厂(湖南长沙) ■1947年,中央绝缘电器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1948年,中央电瓷有限公司 ■1949年,南京电瓷厂 ■1953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只火花塞 ■1958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只钢化玻璃绝缘子和第一根电容套管 ■1979年,南京电瓷总厂 ■1994年,引进玻璃绝缘子自动化生产线投产 ■1995年,参加全国百户试点“南京雷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998年,南京电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三联动改革(改制为民营企业) ■2007年,建成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玻璃绝缘子生产基地 ■2009年,建设南京电气科技工业园区 ■2010年,实施战略规划与管理变革项目 ■2015年,新区首期项目投产 ■2016年,新区玻璃元件生产线投产 卷后语 南京电气——风华八十载凯歌伴前行 八十年坚守,八十年拼搏,八十年淬炼。 历经变革、拼搏奋进,凭借核心技术和卓越产品品质,南京电气荣耀不断、满载硕果,成为民族工业的代表,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时值建厂八十周年之际,南京电气人在分享一种喜悦,在庆祝一种成功,在期待一种未来和希望。 雄关漫道,前行无止境。南京电气拥有辉煌的过去,亦憧憬成就百年民族品牌的目标和预期。 重温历史,他们收获前行的自信和力量;展望未来,他们将续写更加精彩的篇章,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