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日凌晨WSJ讯 德国对中国投资的开放程度正迅速下降,这一局面可能导致两大贸易伙伴的外交关系降温。 中国政府本周一召见了一名德国驻华使馆高级官员,讨论德国近期以国家安全为由叫停一家中国投资基金收购一家德国芯片生产商的决定。 德国政府在10月21日撤回对福建宏芯投资基金的德国子公司以6.7亿欧元收购爱思强(Aixtron)的许可。 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发言人Steffan Seibert周一称,德国对来自海外的投资持开放态度,其中当然也包括中国。但他同时也强调,在国际背景下需要一个公平的投资及竞争环境。 Seibert称此事的关键是互惠互利,德国必须有效地保护自身免受不公平竞争的侵害。 上述事宜很可能会在德国经济部长加布里尔计划于周二率领约60人的经济代表团访问中国时被提出。加布里尔办公室周一表示,中国对德国企业逐渐高涨的收购热情已使投资互惠成为一个优先关注的事项。 福建宏芯投资基金收购爱思强的交易原本已于9月8日获得批准。除爱思强的交易外,德国监管机构还在对中国三安光电收购全球第二大照明设备生产商欧司朗的灯泡和LED业务的交易进行审查。 德国政府6月试图通过组织欧洲公司发起竞购,以阻止中国美的收购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虽然德国总理默克尔大力游说,但没有欧洲公司提出竞购,美的于8月收购了库卡。 据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统计,这一年中国几乎一周收购一家德国公司,创下中国收购德企的纪录,而反对的声音也随之增强。自1月以来,中国公司已花费超过110亿美元收购德国公司,打破2014年创下的26亿美元前年度收购额纪录,同时也使德国成为今年中国在欧洲进行收购的第一大目标。 很多中国投资者希望获得德国工程和制造方面的专业技能。德国、欧洲及美国的一些人士担忧中国可能将这些技术用于军事目的,或成为更强大的制造业竞争对手。 很多观察人士指出,中国公司在欧洲投资比欧洲公司在中国投资更容易。一些决策者担心,欧洲很多国家没有与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一样的机构;这种机构可对来自海外的收购交易进行审查,以防范国家安全风险。 欧洲议会中来自德国的资深议员Markus Ferber称,对外国的投资欧洲没有战略考量;如果外国投资从市场角度来看讲得通,交易就能获得通过。Ferber所在政党与德国总理默克尔所在政党是联盟。 在酝酿数月后,随着爱思强收购交易出现反转,该话题最终沸腾起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中国海外投资的Sophie Meunier称,该交易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德国人的确担心自己的技术会外流。 爱思强生(115.34, -0.65, -0.56%)产一系列高科技产品,但是分析师称,该公司在半导体领域的研究实力是中国真正想要的。爱思强在该领域是市场领导者,其技术可用于商业和军事用途。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战略技术项目主管James Lewis称,美国国防部多年来一直试图阻止中国增强半导体技术实力的尝试。Lewis称,半导体技术可用于核武器,也可以用于巡航导弹及任何歼击机。 德国政府态度的转变激怒了爱思强的最大股东 — 总部位于爱丁堡的Argonaut Capital Partners。该机构的首席执行官Barry Norris称此举是贸易保护主义举动。Argonaut称其持有爱思强6%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