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上市房企融资渠道收窄 基金集体逃离地产股

发表日期:2016-11-04 09:31:01 兰格钢铁

本报记者董鹏成都报道 随着监管层的连续出手,地产行业或将迎来重要“变盘点”。 近期,沪深交易所先后发布《关于试行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公司债券分类监管的函》,在采用“基础范围+综合指标评价”分类监管的同时,还规定房企应合理确定募集资金规模、明确资金用途及存续期披露安排,通过公司债募集的资金不得用于购置土地。 “房企融资主要包括通过银行、股权和债券等渠道的直接融资,以及通过基金、信托发行产品所获得的间接融资”,西南某大型房企相关负责人介绍称,目前来看,除了直接融资有所收紧外,对间接融资的监管也明显增强。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0月31日,今年公司债发行额为24869.71亿元。其中,房企公司债发行额为7877.24亿元,而去年同期的发行额则为2956.18亿元。 不难看出,今年房企的债券融资规模大幅攀升,而随着对房企融资的监管力度增强,未来其融资能力是否会受到较大冲击? “不是不让房企发债,而是加强对募集资金使用环节的监督。相比之下,近期一系列政策的重点是为了防止资金流入到土地市场,而房企普遍存在抵押土地再贷款的情况,所以本质上是降低房企杠杆”,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师房玲告诉记者。 融资渠道受压 实际上,近期沪深交易所加强公司债监管,更像是对前期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延续。 今年国庆期间,苏州、郑州等20多个主要城市先后发布房地产限贷限购等调控政策。随后,银监部门亦加强了银行资金进入地产领域的监管力度。 “至少从对外披露的情况来看,公司债占房企融资比重加大,在加强对公司债监管后,少数公司可能面临断血风险”,前述房企人士表示,不过大型房企融资渠道丰富,剔除公司债的渠道外,还可以通过间接融资持续获得资金。 他指出,目前监管层对房企融资属于“一事一议”,符合标准的房企融资影响有限,只是速度可能会有所降低,“马太效应下,好的会越来越好,差的会越来越差。” 此外,大型房企与建筑单位的合作方式也更为灵活,如事先不预付工程款,直到工程完工后,一次性支付工程款和资金利息。通过这种方式,建筑单位不仅获得了订单,同时资金利息也要高于建筑利润,而对于房企来说,则相当于获得了建筑单位的“变相融资”。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今年公司债规模迅速增加,目前房企负债总额相应出现大幅上升。 据统计,截至三季度,按照申万划分的126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合计负债4.5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8%。 “从各家房企提出的控制目标来看,负债率维持在60%至70%相对比较合理,但是一些融资能力较强的房企往往会超出这一区间”,房玲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作为样本的126家房企中,有34家公司负债率超过80%。其中,万科A(24.770, -0.10, -0.40%)(000002.SZ)、绿地控股(600606.SH)和华夏幸福(27.730, -0.06, -0.22%)(600340.SH)负债率为81.01%、88.79%和84.98%,环比出现小幅增长。 “短期来看,可以比较一年内到期债务与公司现金,来衡量房企的偿还能力,长期则要看企业融资能力的强弱”,房玲指出。 若从上述角度来看,目前大型房企偿债风险总体可控。如保利地产(9.140, 0.02, 0.22%)(600048.SH)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务为110.8亿元,而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余额则高达490亿元。 相比之下,部分中型房企资金压力更加明显。 据统计,云南城投(5.920, 0.00, 0.00%)(600239.SH)、嘉凯城(11.740, 0.57, 5.10%)(000918.SZ)和中航地产(11.330, -0.07, -0.61%)(000043.SZ)等11家房企,现金余额不足以覆盖一年期债务,部分公司差额更是接近百亿。 不过,这类公司也在谋求自救,如嘉凯城已迎来恒大地产入主,而中航地产则选择了向保利地产出售房产业务。 基金持股创新低 “未来地产行业的趋势,将会以兼并重组为主,行业集中度会越来越高”,成都一位私募投资总监评价道,不过考虑到近期国内对地产的调控力度来看,监管层亦不愿看到房价出现过快上涨,“三季度做完这波行情后,至少现阶段不会再碰地产股了”。 上述私募人士的观点不无道理,随着三季度楼市的火爆与地产股的崛起,买方机构亦开始选择套现离场。 据统计,今年二季度,基金持有123只地产股,合计持股数量46.83亿股。到今年三季度时,基金持有的地产股已下降至92只,合计持股数量相应下降至25.1亿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比数据发现,2009年中报、2012年中报时,基金持有的地产股创下历史新高,分别达到129.6亿股和141.6亿股。 需要指出的是,2009年、2012年国内楼市均曾出现集体反弹,彼时基金经理亦成功捕获了楼市上涨机会。而其持股数量的变化,一定程度也代表了未来地产行业的走势。 不过从目前基金持有的地产股总数来看,已然下降至历史低位,远远低于2007年至2014年的仓位水平。 “虽然目前市场都在看国家队的行动,公募基金很难起到主导作用,但是考虑到其往往跟随国家队操作,同时对行业变动把握较为敏感,本身又具备一部分追涨杀跌的特点,所以其持股变动情况仍具备一定参考意义”,前述私募人士表示。 具体到公司来看,大型房企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减持,而部分小型房企则被基金选择了清仓。 以股权争夺的焦点万科A为例,基金三季度减持1.68亿股,券商小幅减持3548万股。此外,保利地产(600048.SH)、华侨城A(6.940, 0.01, 0.14%)(000069.SZ)和招商蛇口(16.550, -0.01, -0.06%)(001979.SZ)等大型房企均遭到了较大幅度减持。 此外,天房发展(6.070, 0.03, 0.50%)(600322.SH)、浙江广厦(7.320, -0.03, -0.41%)(600052.SH)、天津松江(6.460, -0.02, -0.31%)(600225.SH)等30只地产股被基金清仓处理。 以天房发展为例,今年二季度时有14家基金合计持有公司2347万股,到三季度时上述基金已全部撤离。

相关阅读
6基金与前海人寿停牌前跑了 中科创达 股东名册导错[09:09]
公私募瞄准四季度“风口” 93%基金公司超配医药行业[09:24]
基金整体降仓 震荡市蓝筹股再受青睐[09:17]
上市房企融资渠道收窄 基金集体逃离地产股[09:31]
委外定制基金疯狂扩张下的隐忧 同质化泛滥[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