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进程再添变数,当地时间11月3日,英国高等法院裁定,触发里斯本条约第50条款需要议会投票,英国政府在“脱欧”诉讼案中败诉。这意味着英国政府需要议会的批准才能触发“脱欧”程序,而并非仅是政府同意即可。目前英国政府已就此裁决申请上诉。受此消息影响,英镑兑美元上涨至接近四周高位。 “尽管昨天的裁定肯定比'硬脱欧’好一些,不过鉴于目前的时机,我认为这无疑推升了市场的不确定性,这个裁定引发的一系列可能的程序会花上很多时间,这期间预测英镑的走势会非常难。” Ion Pacific常驻伦敦的欧洲、中东及非洲主管Claire Hoey通过电话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Ion Pacific是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精品投行。 据了解,英国脱欧引发的英镑暴跌吸引了不少潜在中国投资者的注意。 “英国脱欧公投之后,潜在中国投资者的询问量在增加,他们迫切想找到新的投资机会,大部分是关于英镑贬值带来的机会,比如旅游零售业,伦敦三分之二的零售餐饮收入来自于国际游客,英镑的贬值毫无疑问刺激了客流。还会带来降低吸纳优秀人才的机会,另外科技创新也是伦敦的长期优势。”伦敦发展促进署亚太区总监曹杰11月3日在第四届中国境外投资大会期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不仅仅是潜在投资者的兴趣在增长,事实上我们看到中资正在加速流入英国,尤其是伦敦的房地产市场,今年6月份的英国脱欧公投似乎并没有使中国投资者退却。据英国伦敦发展促进局报告显示,自2015年以来,中国一直是英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国。据汤森路透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资在英国的跨境并购额达到了36.58亿美元,为中资跨境并购第七大目的地;去年同期的规模为14.86亿美元。 “公投结果出来之后,我们有些在意向阶段的中国客户,就做出了投资或者收购英国公司的决定,可以说英镑汇率暴跌就是驱动因素。”Claire Hoey说。 扫货英国房地产 受到英国脱欧的影响,英国汇率处于洼地,伦敦的房地产市场尤其受中资青睐。据第一太平戴维斯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资对英国地产投资已达8宗,总金额达14.813亿英镑(约合124亿人民币)。 其中半数投资是在脱欧公投后发生的。最近一笔公开的中资对英国地产投资为建滔化工,10月24日该公司宣布拟斥资2.71亿英镑收购位于英国伦敦金融城的Moor Place办公楼。9月份,上置集团以8450万英镑收购了位于伦敦金融城的法兴银行总部大楼,随后,该集团宣布以总价3250万英镑收购英国伦敦金融城的Cazenove总部大楼,上置集团的大股东为中民投旗下附属公司中民嘉业。同月,内地龙头房企万科以1.15亿英镑收购了位于英国伦敦市中心的写字楼Ryder Court。 除伦敦以外,有迹象显示中国投资者正在看向伦敦以外的区域。 9月份,碧桂园同英国伯明翰议会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在伯明翰及周边地区开发房地产项目,缓解伯明翰的住房短缺问题。 此前在伯明翰投资开发了住宅项目的祺翔资本,在10月宣布将与英国麦凯菲资产管理集团合作共同推出一项英国工业仓储地产投资计划,首期计划将面向有意投资海外资产的国内机构及独立投资人,第一期规模预计为人民币10亿元。 英国国际贸易部东中部东区主管Ian Harrison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目前已有两家中企在英国中部地区投资。“吉利汽车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在中部地区的考文垂市进行了总额为2.5亿英镑的投资,该投资创造了1万个就业岗位,生产了3.6万辆出租车。”他说。据悉,这也是迄今为止中企在英国最大的一笔绿地投资。 “今年7月份,中国复星集团收购了英冠足球俱乐部狼队100%股份,该球队总部就位于中部地区的Wolverhampton市。”他介绍道。 复星集团副总裁潘东辉在11月2日的第二届中英地方领导人会议上发言表示,截至目前,该集团已在英国累计投资了9亿英镑。对于最新收购的狼队,潘东辉表示这是一项长期投资,第一步将成立本土化的管理团队,依靠当地球迷资源来支持该俱乐部的发展;第二步将把复星已有的资源与该球队进行整合,比如吸纳新球员,开拓足球旅游和户外演唱会等等。第三步建立起中英足球文化交流的平台,比如海外训练、青年训练营等等。 看中协同效应 “英国的优势在于产品和协同效应,我接触到的许多中国投资者所在意的是在英国的投资能否获得好的品牌然后带回中国,能否产生协同效应。”中金公司投行部执行总经理安国邦在11月3日的第四届中国境外投资大会上发表了上述观点。 三胞集团在英国的投资便是基于以上的逻辑。该集团在2014年斥资4.5亿英镑收购了英国连锁百货House of Fraser89%的股份,中国市场的商场将命名为“东方福来德”。 “目前国内百货的问题都在考虑如何升级,我们收购的英国百货公司的强项在买手和供应链,将用他们的强项来升级国内的百货公司,今年年底东方福来德旗舰店将在南京开业,未来还计划进驻其他国内城市。”南京东方福来德百货有限公司高级运营总监及南京店总经理王凯民在上述大会上发言称。 此外,三胞集团还在2015年收购了英国百年玩具公司哈姆利斯(Hamleys)。 不过,和趁英镑汇率大跌在英国楼市扫货的投资者不同,这些看中品牌和技术,意图借此产业升级的中国投资者对于汇率有所担忧。 信中利集团董事总经理刘朝晨在大会上表示,目前最大的风险是英镑汇率,比较在意未来3-5年该货币的走势。 “未来流入英国的中资会不会放缓,要看英镑波动多大,当市场充分消化了昨天发生的事,英镑汇率可能会跌一些。还取决于投资的资产类型,对于那些不但在英国有业务,更有全球足迹的公司,拥有可以被带回中国的品牌的资产,比如酒店和休闲等等,我预计投资不会放缓。对于科技、制造业,甚至部分金融业,可能会看到部分原本有意向的中资流向都柏林、德国、北欧国家和瑞士等等。”Claire Hoey说。 “短期会有些投资者因为英国脱欧和英镑汇率放缓对英投资,不过要看英国所具有的长期优势,即产品、品牌和协同效应。”安国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