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近20只未入市定增基金明年可能闹饥荒

发表日期:2016-12-15 09:45:09 兰格钢铁

中国基金报记者 木子 进入12月,定增批文下发提速,据不完全统计,12月以来,已经有20多家上市公司拿到定增批文。不过,有资深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目前下发的只是已经过会的定增项目积压的批文,业内认为,11月IPO批文下发速度加快,12月或是大力消化积压定增批文,定增实际审核速度并未加快,明年收紧仍是大趋势。在此背景下,除了已入市的20多只定增基金面临“皮之不存,毛将附焉”的窘境,已上报及获批未发行的近20只定增基金明年更可能会闹饥荒。 根据公开信息统计,12月以来,拿到批文的项目还有北方国际(24.910, 0.16, 0.65%)、华中数控(25.000, 0.05, 0.20%)、富临精工(24.610, 0.38, 1.57%)、恒信移动(15.630, 0.33, 2.16%)、\*ST江化(8.890, 0.07, 0.79%)、中化岩土(7.960, 0.07, 0.89%)、南京港(14.770, -0.03, -0.20%)、永太科技(16.300, 0.08, 0.49%)、浙江富润(13.200, 0.18, 1.38%)、金发科技(7.390, 0.10, 1.37%)、亿利洁能、皖维高新(4.600, 0.02, 0.44%)、合力泰(17.660, 0.01, 0.06%)、江苏国泰(13.030, 0.07, 0.54%)、澳柯玛(7.790, 0.09, 1.17%)、爱迪尔(15.130, 0.14, 0.93%)、中关村(8.310, -0.01, -0.12%)、中超控股、乐普医疗(18.250, 0.04, 0.22%)、利源精制、新纶科技(21.310, -0.27, -1.25%)、海南矿业(11.850, 0.12, 1.02%)、安信信托(22.950, 0.09, 0.39%)、联化科技(16.810, 0.01, 0.06%)、湖南泰谷等20多个项目。而在此前的几个月,定增的批文数量每个月都在下降,11月只有寥寥数家,正常情况一个月有十几二十家。 难道此前有关定增收紧的说法有误?前述资深券商投行人士分析称,目前下发的只是已经过会的定增项目积压的批文,之前IPO放行速度较快,12月有可能会消化掉一些积压的定增批文。但从审核速度来看,定增的审核速度仍然是比较慢的,而IPO的审核速度已经明显提速。他举例说,通过发审会后,定增项目从完成封卷到拿到批文,已经从以前的1个月左右变成3个月左右;而IPO项目从完成封卷到拿到批文的时间,则从3至6个月提速到现在的1至两周。“考虑到业内认为监管层有意在明年解决七八百家IPO在会排队企业的'堰塞湖’,明年收紧定增为IPO加速发行让路的趋势是确定的。” 在此背景下,定增类资管产品的处境着实尴尬,可能面临定增项目大幅减少、无标的可投的尴尬境地,最终可能引发定增产品的批量修改契约甚至清盘。尤其是拿到批文尚未发行以及正在发行的定增基金,可能面临还没有定增底仓就遭遇定增收紧的惨淡局面。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定增资管产品的发行主体包括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私募基金等,产品的主要形式有门槛最低的公募定增基金,百万门槛的基金专户、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券商小集合,以及私募基金等。 而来自公开信息和中国基金业协会的备案信息则大致能看出目前定增资管产品的数量。公募定增基金为例,截至目前,共有22只定增主题基金成立,其中以九泰基金、财通基金、信诚基金、银华基金和博时基金居多,目前总体存续规模为365亿元。 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今年以来,有13只定增主题基金获得批文,其中,九泰锐华定增基金、红土创新定增基金等正在发行,6只定增基金已经受理暂时没有拿到批文。此外,国泰融信定增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等也正在发行。 典型的定增基金在契约中规定将非现金资产大部分投资于定增股票,以九泰锐益定增基金为例,其招募说明书中称,基金合同生效后五年内(含第五年),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0%-95%;非公开发行股票资产占非现金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一旦定增收紧,这类定增基金受到的冲击会比较大。如果定增暂停,除非修改基金合同,否则只有把空仓定增仓位等待赎回。 而一些基金虽然热衷于参与定增,但基金契约对参与定增的比例并没有做限制,如财通基金发行的多只定增策略基金便是如此,这样,即使定增收紧,对这些基金的影响并不会太大,这类基金可能风格被动“漂移”为类固收基金。实际上,从过往数据看,定增基金本身就很难满仓,空闲的仓位可能持有三四成左右的债券。

相关阅读
12月14日LME基金属库存变化情况[08:36]
解密货币基金爆仓传言 净值未亏损但巨额赎回是真[09:29]
紧扣“双轮驱动” 基金悄然布局2017[09:33]
近20只未入市定增基金明年可能闹饥荒[09:45]
两涨停后两跌停 基金产品惊现“敢死队”操作手法[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