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捷报传来,2016年衡水市项目建设“1123”推进工程(重点抓好市级以上重点项目121项,推进立市立县重大前期项目109项,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10项,推进市政重点工程30项)进展顺利,各项工作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呈现出“快、优、多、足”的特点。 进度快。121项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882.55亿元,完成投资404.2亿元,超计划33.7个百分点;泰华服务机器人、海伟丙烷脱氢一期、荣赫激光装等29个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82项,超任务目标34.3个百分点;109项省市重点前期项目,安平丝网电子交易中心、景县众星高性能碳纤维、故城奥冠甲醇燃料电池等36项实现提前开工建设。 结构优。省重点项目平均规模20.9亿元,比上年提高2.6亿元;121项省市重点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81项,占总数66.9%,其中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项目占比51%。 外引多。京津合作项目374项,总投资4138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50项,完成投资626亿元;“唐山”推介会和衡水湖商洽会签约项目51项,28项实现开工建设,完成投资48.8亿元。 储备足,全市项目谋划库入库项目520项,总投资8794.87亿元。其中今年新谋划180项,总投资2536.29亿元。 据了解,2016年度是全市“项目提升年”,我市先后开展了“项目建设百日会战”、项目观摩拉练等活动,深化落实每年两次集中开工、两次集中签约、两次观摩拉练的“三个二”项目推进机制,扎实推进重大产业项目攻坚行动;做到重点项目每月专题调度制度,采取集中、分片、研讨座谈和外出参观相结合方式对重点项目专题调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创新实施投资、项目督导机制,组成六个小组,每月到各县市区就固定投资、项目建设、统计入库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有效促进项目快落地、快推进;各级各部门制订方案、分解任务、挂图作战、层层动员,努力做好各项要素保障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存在问题。 另外,立足我市实际,创造性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把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作为项目建设重中之重。2016年市级层面重点推进的“3个10”市政重点工程,正在加快前期跑办和建设实施。十大竣工项目,南水北调供水、“一河三街”亮化提升、榕花大街改造提升、国道106衡水湖段改线、南外环消防站、市区部分主干道路连通、小街小巷改造提升、滏阳生态公园等工程,已投入使用或部分投入使用,高速外环已于去年12月28日通车。十大新开项目,高铁广场、政务服务中心、部分市区公园、雨污分流等工程,正在加快建设;植物园、石衡高速衡水段、中石化油库、滏阳路(南外环)贯通等工程,正在做施工准备,即将进场;两渠改造、哈院新院区,正在加快修改完善建设方案。十大前期项目,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已提前开工建设;中铁物流园项目已完成预可研,上报北京铁路局审批;京九高铁霸衡段、石衡沧港城际,正在积极推进前期工作,2017年有望开工建设;桃冀城际轨道交通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