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美国南加州圣伯纳汀诺县Kramer附近的58号公路,2月27日中午发生一死多伤的重大交通事故。加州高速巡警局对腾讯财经表示,在395号高速公路东边的58号高速公路上,向东行驶的旅游大巴偏离车道,撞上了正在向西行驶的一辆1996年的斯巴鲁傲虎和一辆2014年的雪佛兰斯帕可,被撞的斯巴鲁司机当场死亡,旅游大巴则翻滚下公路。 新华社报道称,事故已造成1死27伤。 从当地媒体公布的现场影像资料看,这辆标有中文“优胜旅游”的出事大巴上,有不少华人。加州高速巡警局对腾讯财经说,尚不清楚大巴上26名乘客中,有多少人持中国护照。洛杉矶总领馆对腾讯财经表示,伤员中,除一名中国人仍处于重症监护外,其余情况总体稳定。截至当地时间28日,旅游大巴偏离轨道的原因仍在调查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境外旅游在过去十年快速增长,催生了大批商机,也包括针对中国游客的境外旅行产业。但中外语言沟通不畅,以及对对方商业文化和法律法规的不熟悉,也让这类旅行伴随着摩擦,甚至是安全隐患。 中国游客不清楚在美权益 曾负责多起意外伤亡理赔的加州Steers & Associates律所律师Allen Vaysberg对腾讯财经表示,海外游客部分并不清楚在美权益,而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在美受到意外伤害时,也不知如何下手,进行理赔。 Allen Vaysberg坦言,如果中国游客参加美国公司旅行团遭遇车祸,即使不是美国公民,也可以在美请律师协助理赔,“即使司机不是由旅游公司直接雇佣。一般来说,如果可以证明司机对车祸负责,乘客可以对雇佣司机的旅游公司,进行追责。而这些旅游公司本身需要在运营前,就购买意外险等保险。” Allen Vaysberg表示,根据车重和载客量的不同,美国法律规定,承运人需要购买不同的商业保险,“比如,如果承运人在美国各州之间,通过车辆运送16人或以上(包括司机)的人员,承运人需要购买保额为5百万美元的责任险。” 在具体赔付方面,Allen Vaysberg对腾讯财经表示,如果因为造成人员死亡等原因,保额不能支付所有赔付,则法庭可能会酌情清算责任方的资产,进行赔付。 他同时表示,对于车祸受害方而言,如果在美雇佣意外伤亡律师,对方一般不会提前收取费用,而是按照和解费用或宣判结果,按比例抽取酬金。 赴美人数激增催生境外“地接”产业链 在美国,运营一家旅游公司门槛相对较低,在境外游增多的大环境下,仅有一两个员工、或者以民居作为公司注册地接旅行团的情况,并不罕见。在纽约从事旅游行业20多年的亚洲经典旅游公司董事长Sophia Lin对腾讯财经表示,在加州经营旅行社,还需要注册旅游类执照(travel seller number)。在纽约,注册旅游类型的公司甚至并不需要特殊的执照。Sophia Lin称,“一些所谓导游,其实可能只是司机,他们对美国景点可能并不熟悉,甚至不会说英文。” 而腾讯财经查询后发现,加州的旅行类执照也不保证职业培训,或是职业技能认证。“所以,如果要选择旅行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赴美前多做些研究,看看旅行社经营了多久,是否曾经被投诉等。”Sophia Lin表示,“当然,可能因为语言的差别,这对很多人而言,这并不容易。” 虽然门槛低,但是在美国运营好一家旅行社绝非易事。公司注册,车辆保险,工人保险等都是不小的开支,而且旅游公司的保险属于商业保险,所以和同种类险种相比,往往价格不菲。 华人有时为了绕开监管而接私活,自己搞一辆SUV,便开张接待游客。在机场,奥特莱斯打折购物中心等游客聚集地,经常有美国警察蹲点筛查,一旦发现这样的司机兼导游用私人车接生意,则会严厉罚款,其力度往往会让这种小本买卖倾家荡产。 华人“地接团”的兴起源于过去十年来的中国赴美旅游热。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赴美数量达到266万人次。中国游客在美人均消费约8000美元,为美国带来的旅游收入超过210亿美元。未来5年,中国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大约是从十年前开始,中国大陆赴美的游客就越来越多。”Sophia Lin对腾讯财经表示。当时,美国正逐步放开对中国发放旅游签证。 Sophia Lin 坦言,地接旅行社大多本身并不拥有自己的车队,而是和巴士公司共同接团,“如果旅行社经营得久,就会用彼此了解的车队。但是,有些消费者或者公司会单纯追求价格压价,就会出现巴士司机超时工作等情况,容易有安全隐患。” 中美商业文化差异致华人旅游乱象 王茜是入境公司Crossea Education & Tours的总裁,在北美20年的她,早年曾经策划并执行包括基辛格、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等政商名人前往中国的公务和考察活动。 在华人在美旅游市场的乱象背后,是中西方法律体系,价值观和文化思维的差异。王茜对腾讯财经表示,出了两天前的事故,固然有巴士公司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也要追根溯源到中国入境美国行业的弊端,尤其是西方人重视服务价值,而中国人容易忽视服务这部分的必须成本。王茜说,“如果这种成本得不到合理的保障,没有合理利润来维系接待公司的正常品质,则会有经营,甚至危险隐患。而北美旅游地接行业普遍存在着来自中国买方市场压价,以及付款拖欠的压力。” 据悉,中国旅行社通常在行程结束之前只支付80% 款项,行程完成之后,仍会拖延20%到30%的尾款,在2个月或更久之后才支付,这笔尾款数目已经超过美国旅游公司的毛利润。在美地接的巴士公司则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这时如果继续接单,那么必须自己先垫付一部分资金并继续增加欠款数额,如果暂停合作不接待欠款公司的团,有可能这部分尾款就永远无法追回。这样,美国公司会陷入账上永远存在被欠款的不健康经营模式。 “这种经营模式下,很难保障服务质量,所以不能出了事情一味指责接待公司,也要体会他们的难处如何产生”,王茜对腾讯财经说,“一家巴士地接旅行社,看上去一年接待团队众多,可能热热闹闹,订单不断,但是极有可能年底一算总账,则要关门大吉,或者至少要为催欠款头痛。” 美国的旅行出游价格并不贵,但在北美生活和工作成本很高,是作为游客所体会不到的。在美定居生活,或者经营一个公司的各种成本高昂。旅游行业中涉及明目繁多的保险种类,以及硬件,比如车辆的维护等成本,人员的福利工资等,而面对国内客人对低价的追求,和买方市场的压价, 接待的巴士公司只能用质量旧差的巴士接待廉价团,其实追求廉价的客人得到的是,对等价格的产品,客人不明就里只选择廉价旅游产品,出行的安全无法保障。 北美对于服务行业司机的工作时间有严格规定。比如一天开车时间不能超过12小时, 否则一旦出事司机和巴士公司难逃违规责任,但往往许多客人为了每天多尽兴游乐,而让司机长期超时工作,结果疲劳驾驶而出安全事故的几率增大。 王茜对腾讯财经说,“西方市场认为,有专业技能的人,或者服务行业从业者,就应该因其一技之长或者服务,而获得合理的收入,如果国内的市场文化无视服务价值和正常的产品价位,只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品质,国外的地接公司没有正常的合理利润保障车子的维护保养,以及司机的正常收入和作息,不从根本上解决经营模式中的弊端和问题,那么类似的安全事件就还会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