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4日,华晨中国(01114.HK)发布了公司2016年的财务报表。其中,华晨宝马的表现仍然是助推其业绩增长的一大亮点。 据年报中显示,2016年度,华晨集团的收入为51.25亿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长5.39%;归属股东净利润为36.82亿元,同比增长5.36%;毛利率由4.3%下跌至3.3%。值得注意的是,华晨中国较去年仅同比增长5%的销售业绩,让业界为其刚发行不久的20亿元债券的偿还能力产生质疑。 不过,中融创投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曹鹤对此表示,尽管华晨集团此次发布的债券风险系数较高,但毕竟华晨集团为自主品牌,考虑到其国资背景,因此未来无法偿还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 去年华晨宝马在销量较2015年上升8.0%的情况下,对华晨的纯利贡献由2015年人民币38.27亿元增长4.5%至2016人民币39.98亿元,针对17年的预期,华晨集团主席吴小安表示,华晨宝马将会增长20%的销量。 然而,在时下自主品牌形势一片向好的大环境下,华晨宝马的高速发展仍无法掩盖华晨品牌日渐被边缘化的压力。为此,降低成本、提高营运效率、提升销量、零部件国产化、新能源产品开发以及合资企业透过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进一步融入宝马网络等所有议题,仍将继续是企业重点关注的领域。同时也是华晨中国今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自主业务持续遇困 从华晨中国发布的年报来看,恐怕最让股东失望的就是,没有分红。年报显示:2016年8月26日,董事已宣派每股0.11港元股息,2016年年度业绩董事会会议上,董事不建议派发任何股息。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华晨集团正式发行了价值20亿元的公司债券。对于此次债券发行,华晨集团表示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来改善债务结构和增加流动资金。事实上,近年来华晨集团的运营情况并不十分乐观,这或许也是其募集资金的原因所在。该募集说明书显示,2015年及2016年前三季度,华晨集团母公司报表口径的净资产为-11.90亿元和-6.85亿元,这主要是经营的“中华”品牌轿车生产销售业务欠佳,最近三年整车制造毛利率分别为6.23%、-5.36%和-2.8%,导致连续亏损。 其实,华晨集团旗下的中华、金杯以及华颂等品牌,都遭遇到严重的销售困境。目前,华晨集团旗下仅有合资公司华晨宝马保持盈利状态,旗下的“中华”品牌已经连续两年亏损,整体销量同比下滑超过50%;“金杯”和“华颂”两个品牌在2016年的全年总销量为1.86万辆,同样面临较大压力。截至2016年底,受限于旗下三个自主品牌亏损带来的影响,华晨集团的资产负债率接近70%,远超业内45%的平均水平。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钟师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可能是因为华晨宝马能够带来比较可观的利润和技术借鉴,而且华晨集团旗下华颂品牌也拿到了宝马N20系列发动机,所以华晨集团对于自身硬实力的建设并不上心。以中华品牌为例,目前中华品牌旗下的主销车型有H230、H330、H530等,这些车型不仅推出时间已久,底盘和发动机的技术也都明显落伍,而在诸如车载互联新技术的应用和整车研发能力方面,华晨集团都已经明显落后其他中国品牌。 同时,早前搭载宝马发动机的华颂多用途汽车,上市销售后的表现令人失望,让消费者不禁再对华晨的前景存疑。有分析成,未来轻型客车和多用途汽车业务可能继续对华晨中国2017年的整体财务表现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