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一带一路”助“西安港”联通国际

发表日期:2017-05-04 08:53:53 兰格钢铁

“目前集团通过中亚班列已从哈萨克斯坦进口超过8000吨物资,包括油脂、小麦、面粉以及各种小食品。”西安爱菊粮油集团董事长贾合义告诉记者,今年年底西安民众还将品尝到中亚的牛羊肉。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互通”成为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的共识。2014年,西安国际港务区成为中国首个获得“双代码”的内陆港,被正式纳入国际贸易与运输体系,港口功能明确为国际中转枢纽。 2013年11月28日,陕西首个至中亚货运列车在西安国际港务区新筑车站正式起航。随后,西安至阿拉木图中亚班列、西安至华沙、汉堡、莫斯科、布达佩斯的中欧班列陆续开通,线路连接中亚、辐射欧洲。运输品类涵盖工业原材料、机械设备、建材、食品、轻工产品、服装、电器、生活用品等数百个品种。 2016年3月26日,载有2000吨哈萨克斯坦初榨油脂的首趟中亚返程班列抵达西安,标志着哈萨克斯坦首次向中国内陆出口的大宗商品顺利完成国际运输,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丝路”贸易的互联互通。 在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新筑车站内,大量集装箱整齐地码放在站内,工作人员不时进行着装卸货作业,中亚、中欧班列已形成常态化开行。 近年来,西安铁路局密切与西安国际港务区合作,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区位优势,大力开行国际货运班列。截至2017年4月1日,班列已安全运行1220天。总开行班列数达317列(中亚班列291列,中欧班列13列、回程班列13列),累计发运出口货物总重47.4万吨。 2017年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式成立,共涉及中心片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杨凌示范区片区三个片区,总面积119.95平方公里。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卢山冰认为,陕西自贸区最大的意义在于为“西安港”提供了对外开放、对外发展的新机遇,是巨大的政策利好。 “目前的中欧班列、中亚班列都会通过西安,这是我们在地理位置上很重要的优势,国际港务区要充分发挥这样的优势,将物流做大,将产业做大。”卢山冰说,国际港务区如今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交通枢纽,吸引了大量的产业入驻,能够在国际港务区形成物流与产业相融合、相配套的大集散地,让“西安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西安国际港务区陆港集团还将赴匈牙利对接交流,为中欧班列可持续、常态化运营,实现中东欧物流通道延展和经济效益一体化持续发力,在匈牙利设立中欧班列(西安)的第二个货物分拨基地,主要辐射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中东欧区域,与汉堡海外货物分拨基地辐射区域相结合,实现辐射范围覆盖全欧洲。

相关阅读
“一带一路”助“西安港”联通国际[08:53]
“一带一路”倡议代表全球化发展正确方向[05-03]
自贸协定拓展“一带一路”合作空间[05-03]
“一带一路” 近期融资主战场[05-02]
【一带一路】一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16553亿元 同比增长26.2%[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