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欧盟驻华大使史伟:民间资本对"一带一路"兴趣浓厚

发表日期:2017-05-15 09:07:20 兰格钢铁

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之际,网易财经专访了欧盟驻华大使史伟先生。史伟在采访中提到,“一带一路”如果有民间资本和私营企业的参与,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功。他建议中国通过PPP模式或项目直接融资的方式让民间资本参与进来,并且进一步表示,民间资本对“一带一路”的兴趣很高,但它们需要确定这些项目是以一种透明的方式在推进,确保这些项目有坚实的融资基础,有合理的框架和检验机制。 以下为访谈实录: 史伟:网易财经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欧盟驻华大使史伟,很高兴今天能够做客网易财经。 网易财经:谢谢您。我们都知道“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这周末就要召开了,想请您谈谈您如何看待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我们将会遇到哪些挑战?在反全球化思潮抬头,孤立主义盛行之际,“一带一路”将会如何推进全球化进程? 史伟:首先我认为“一带一路”是一个非常好的倡议,拥有改变世界未来的可能性。欧盟一直以来都支持“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时我们也很支持它所有的经济活动,因为这些投资能推动经济繁荣,促进贸易增长,也有利于富裕地区的稳定。显然我们也认为有一些条件是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比如中国应当更加关注它的开放性、透明度、市场驱动的导向。在当下,我同样认为“一带一路”应当是一个绿色的倡议,应当有包容性,还有像财务可行性、稳定性这样的一些要素,对于保证“一带一路”倡议的长远成功都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卡泰宁也将代表欧盟出席“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支持峰会召开的成果。 你刚才也提到“一带一路”对于对抗反全球化思潮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从长远来看,它的确能够为促进全球化作出贡献。如果我理解得没错的话,这是一个非常宏大长远的计划,它将会不断地发展壮大,所以短期内我们不能期待它能够解决太多的问题。“反全球化”运动在我看来有两个缘由,一是全球化过程中带来的社会不平等,二是有些国家认为并不是所有国家都从全球化中得到了同等的好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短期内我们可以期待中国是否能够像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所说的,能够真正开放中欧之间的投资,我认为这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网易财经:您刚才提到了贸易,中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建立了5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0亿美元。欧盟一直以来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您认为欧盟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方面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 史伟:欧盟和中国之间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合作,贸易促进了中欧的共同繁荣。对于“一带一路”很多的沿线国家来说,欧盟都是它们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我们跟沿线很多国家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一直以来都对贸易发展持积极态度,也支持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促进贸易的倡议。这些自贸区对那些贸易条件不是很好的国家来说尤其重要。这是一个有趣的提议,我们也希望能够看到欧洲企业从中获益,能够推进更多促进贸易畅通的开放政策。 网易财经: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一带一路”的优先建设领域。自从“中欧班列”开通以来,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货物运输变得更加便利。您认为欧洲国家将如何从“一带一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获益? 史伟:我认为去年开通的中欧班列对于促进中欧之间的贸易联通非常有益,从中欧贸易来说,我们有着非常好的基础设施,很多都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当然如果能够通过陆上运输来对其进行补充,我们是非常欢迎的,我们也同样欢迎中国在欧洲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欧洲国家和欧盟的基础建设项目,必须遵守欧盟的规章制度,包括采购和环境等领域的规定,我认为这些都是得到中国认同的,能够在未来有更多的合作。我们要看的不仅仅是中欧之间的设施联通,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沿线那些基础设施缺失的国家。我不认为基础设施是中欧之间贸易的障碍,我们需要改进,但其实我们已经有了很多不错的设施,反而是很多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确实需要提升。 网易财经:我们知道跨境金融也是“一带一路”重点推进的领域。近年来,很多欧洲城市都设立了人民币离岸中心,进行人民币境外结算。您认为欧盟在跨境金融领域将如何进一步与中国合作?这种合作对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有何作用? 史伟:欧洲在进行跨境金融方面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也为亚洲国家投资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一员,我们也设立了很多金融项目和金融服务,像欧洲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等,都对跨境金融作出了很大贡献,我们也会将这些机构继续运行下去。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我们也会签署一系列的多边银行间的合作备忘录,不仅有亚投行,还包括一系列的欧洲银行,以促进跨境金融合作。你特别提到了人民币的跨境交易,当然这也与人民币国际化有很大关系,我认为这一进程的速度和条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中国政府的政策等等,可能未来它的重要程度才会逐渐显现。 网易财经:您同时也提到了“一带一路”沿线的很多发展型银行,我们知道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陆续设立了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国家发展银行等一系列的金融机构,很多欧洲国家也陆续加入了亚投行。您认为这些金融机构应如何更好地合作促进中欧之间的投资? 史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些机构设立的初衷是我们都认为亚洲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有着巨大的需求,因此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是为了通过资金融通来弥补这些缺失。很多现有的金融机构已经为此做出了努力,但它们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填补所有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会建立亚投行。很多欧洲国家都成为了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支持它的建设,我们也在积极推动亚投行与其他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亚投行与欧洲投资银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但其实发挥更大作用的可能是一些双边金融机构,比如中国的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等。所以我认为我们能够做的是将所有的这些金融资源调动起来,以确保它们以一种协调的方式运作,其中很大的一个挑战是如何能够保证这些金融机构运作的可行性,能够适应总体的方案,以确保不浪费任何的资源。 网易财经:2014年11月,欧盟公布了总额达3150亿欧元的欧洲投资计划,也称作“容克计划”,旨在促进基础设施、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投资,这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互联互通、促进国际产能合作的目标不谋而合,您认为中欧应如何共同努力以推动“容克计划”与“一带一路”的对接? 史伟:“容克计划”是一项促进欧洲投资的手段,因为金融危机之后欧洲经济复苏缓慢,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它并不能直接同“一带一路”相关联。但我们也曾与中国讨论过,中国在何种程度上能够参与到这一计划中来,这是中国与欧盟合作中很重要的一步。尽管我们不能将它与“一带一路”的很多项目一一对应,但两年前我们设立了中欧互联互通平台,讨论中欧之间在欧洲和亚洲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具体的合作计划,它精准地联通了欧洲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一带一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们列出了基建设施投资的列表,也成立了金融工作小组,在这些方面都有潜力取得更多的进展。我个人认为应当在非洲有更多的投资,因为“容克计划”同样也有国外的维度,推进欧洲之外的项目融资,我认为中欧在基础建设合作的进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网易财经:您在访谈的开头也提到了在“一带一路”中应当促进绿色基建和投资,您认为我们应当如何促进沿线国家的绿色融资? 史伟: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对绿色投资方面给予了重视,这也是亚投行设立的重点,我记得之前我跟亚投行主席交谈的时候,他说亚投行的雄心不仅仅是促进各国联通,更是一家绿色银行,关注绿色融资。这也是欧洲投资银行一直以来在做的。不久前我们与中国人民银行举办了一场联席会议,讨论如何刺激绿色融资,所以我们可以期望“一带一路”沿线的项目不仅仅聚焦于传统的基础建设领域,更将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议题纳入考量,有更长远的眼光,将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网易财经:我们也了解到中欧在新能源方面也有一些合作,比如英国的欣克利角核电站。我想请问中国和欧盟未来在新能源方面是否会有进一步的合作? 史伟:我认为大多数欧洲人不会将核能看作是一种新能源,核能是大部分欧洲国家非常重要的能源,当然在中国也是一样。你提到的这个项目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项目。我认为当我们谈到新能源合作时,我们谈得更多的是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还是有些不同的。我们在能源合作方面有一个行动计划,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合作方面也在酝酿一个联合声明,因为这些才是我们在未来将要面对的,它们和城市化也有很大的关联,未来我们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网易财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所差异,您认为“一带一路”在建设过程中如何考虑沿线国家各自不同的经济发展需求?如何在其中达到一个平衡? 史伟:我认为这一目标的挑战是应当如何将“一带一路”倡议转化为一种有清晰目标的战略,并想出一个能将不同因素纳入考虑的整体的战略。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倡议,比如当我们谈到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时,我认为我们既要勾勒出一个整体的规划,也要关注不同国家具体的需求,同时在不同国家的需求和能力之间进行调整。就像你刚才提到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我们也需要确保我们所做的不是在给一些国家增添不稳定的财政负担,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我们应当有一个验证具体项目可行性的机制,确保相关国家能够应对具体的情况,对它们的需求也能够给出更明智的回应。 网易财经:“一带一路”倡议花费了中国政府的大量投资,但目前它主要还是由各国政府在主导,您认为我们应当如何吸引民间投资?如何将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史伟:“一带一路”如果有民间资本和私营企业的参与,会取得更大的成功。政府可以制定框架,可以提供部分的资金,但最后的结果是由有财务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项目决定的。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或者项目直接融资的方式让民间资本参与进来,最重要的是让企业感受到这些项目是以一种透明的方式在推进,确保这些项目的融资有坚实基础,有合理的框架和检验机制,它们有参与的机会,在我看来这些是最重要的。我在和企业交流的时候,发现民间资本对“一带一路”的兴趣很高,它们非常希望能参与其中,但它们需要确定一切客观条件都已准备就绪。 网易财经:现在世界上区域性合作的国际组织很多,像TPP、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等,欧盟也是一个区域间的政治经济共同体。您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与这些现有的国际组织有何区别?我们应当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 史伟:你提到了很多不同性质的合作组织,像区域性的自贸协定、国际组织,而欧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案例,它已经超越了国际组织的性质,超越了参与国家的主权,这是欧洲的一项成就,我不知道它有没有可能被替代。而“一带一路”目前只是一个倡议,它在不断地发展,所以现在谈清晰的制度建设还为时过早。 网易财经:随着“一带一路”规划中沿线国家和项目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会遇到安全威胁和各国价值观差异的问题。您认为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将会遇到怎样的挑战?沿线国家应当如何合作以化解这类风险? 史伟:很显然“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有很大的差异,我们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经济和社会体制。比如我们谈到基础设施建设时,如果我们超越连接的概念,不同的国家都会有自己的利益考量和担忧,但我认为这些都会得到解决,就像所有其他的国际组织一样。 网易财经:那么您认为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吗? 史伟:你要知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一带一路”倡议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能够超越国家利益,创造一种区域利益甚至是洲际利益,也就是说所有的参与者都能从中获益。因此即使不同国家的发展程度不同,其中的既得经济利益也不同,只要每个国家都能够从中获益,我认为它就是成功的。

相关阅读
欧盟驻华大使史伟:民间资本对"一带一路"兴趣浓厚[09:07]
5月10日欧盟国内钢材价格[05-12]
5月10日欧盟进口钢材价格[05-12]
欧盟收紧关键领域收购 特别针对国企和战略原因[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