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刘振江在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五届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报告中表示,积极与财政部、工信部等部门沟通,取消棒线材产品15%出口关税的建议已经得到有关部门初步认可。
部分钢铁企业反映的海外投资设厂从国内采购初级钢铁产品所涉关税等问题,已建议有关部门对部分初级钢铁产品出口的财税政策进行适当调整。
为提升我国钢铁产品出口质量,建议提高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向海关总署提出对部分钢铁产品进出口的税则号进行调整的建议,初步方案已准备提交世界海关组织第六次审议循环中讨论。
建议有关部门对敏感产品出口报关前进行税则归类检验,有关部门目前正在研究具体措施。向有关部门提出提高钢铁制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的建议,鼓励钢铁产品加工成制品直接面向最终用户出口,解决税率倒挂的问题。继续促进第二批取消加工贸易项下免税进口钢材的优惠政策。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营改增”及铁矿山增值税政策。
今年上半年,全国出口钢材4099万吨,同比减少1593万吨,下降28%;全国进口钢材680万吨,同比增加34万吨,增长5.3%。全国钢材净出口3419万吨,折合粗钢净出口3561万吨,同比减少1695万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靳伟表示,钢材出口延续了去年以来的下跌趋势,主要是因为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企业出口意愿下降。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国钢铁产品积极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的合理份额,这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企业不能因一时的市场变化而轻易放弃此战略。
从2005年开始,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陆续征收出口关税。2007-2008年,针对当时钢铁行业存在的出口快速增长等问题,为抑制钢材过量出口,对钢铁棒线材、板材、角型材等产品征收了5-15%的出口关税。
2008年底,为帮助我国钢铁企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钢材产品出口关税政策进行了一定调整,取消了板材、型材等大部分钢材的出口关税。与此同时,对盘条、螺纹钢等出口量大、技术含量较低的棒线材产品继续征收15%的出口关税,主要目的是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大量出口,促进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棒材和线材出口占据钢铁总出口量的三至四成。
不过因当前中国不锈钢棒线材出口关税业已取消,且还执行5-13%不等的退税,因此棒线材出口关税取消不会影响不锈钢产品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