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开始研究制定禁售传统燃油汽车时间表。”这是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9月9日在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致辞时透露的消息。辛国斌表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的方向转变,为抢占新一轮制高点,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和机遇,我国已启动传统能源车停产停售时间表研究。 具体的时间表如何规定,目前还没有确切消息,只有一些外围猜测。不过,在中国官方明确表示将出台禁售燃油车时间表之前,已经有多个国家率先抛出了时间表。其中,汽车制造大国德国为2030年,法国和英国都是2040年,美国加州为2030年;挪威和荷兰显得十分激进,将时间定在2025年;与我国工业化进度十分类似的近邻印度,把时间定在了2030年。 截至2016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达1.94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09万辆,仅占比0.56%。在如此低比例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抛出禁售时间表,除了让人感到困惑,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今年6月,工信部就已经公布了“双积分政策”,规定每生产1辆燃油车,就产生1×10%(2019年新能源车积分比例为10%)个新能源汽车负积分,而生产1辆新能源车,意味着可以拿到3-5个正积分。这意味着传统燃油车企若不能生产足够多的新能源汽车,则需从其他企业购买新能源积分,以抵消负积分。 促使中国政府出台一揽子推进新能源发展战略政策的原因十分多元,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中国大城市糟糕的空气质量与燃油汽车的排放息息相关,这促使中国政府加速控制燃油车上路。 当然,正如辛国斌所言,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的方向转变,中国从宏观政策上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是为了抢占新一轮制高点。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中国通过开放市场来换得技术、管理和产能,但始终处于追随者的地位。禁售燃油车政策则让很多中国汽车企业感到兴奋,中国巨大的市场和政策层的支持将会帮助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历史性的超车机遇。 在“双积分政策”公布前后,已有多家跨国汽车公司与中国汽车厂商展开了新一轮的“合资运动”。江淮与大众、戴姆勒和北汽、福特与众泰、雷诺-日产联盟与东风汽车纷纷走上合作道路。与之前中国企业占据被动地位不同,这一轮合资项目中,中方都占据了股权等方面的优势位置。传统跨国车企自然不愿意白白让出自己的利润补贴新能源车企,不过,这一轮跨国车企的举动更多只是为了应对中国政府的政策限制,也就是说,中国车企凭借的其实还是“户口本”优势。 清醒的中国车企一定能认清现实,一方面是中国市场、中国政府提供的隐性支持,但另一方面,中国车企在攻克新能源车的续航能力、成本高企以及整车配备等难题上,同样面临着巨大挑战。如果不能打破目前的技术瓶颈,不能形成一整套“政产学研”的发展体系,那么这样的隐性支持反而可能降低整个中国车企在全球层面的竞争力。 2009年开始推行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曾引发过国内车企的频繁“骗补”行为,这一前车之鉴理当引起政策制定者的充分重视。为此,辛国斌也表示,新政将一改以往普惠的补贴政策而改至扶强扶优的政策方向。不过,必须要指出的是,影响汽车市场走向的最大力量,一定是源自市场本身的要素,例如重大技术突破或管理方式变革。从跨国车企的表现来看,大众、宝马、奔驰、沃尔沃、丰田都相继规定了十分翔实的新能源车型的发展战略,对此,中国车企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也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