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3日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发表演讲。
李彦宏表示,他依然坚持去年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到的观点——“无线(移动)互联网已经结束了”。从数据来看,今天中国互联网网民增速只有6%左右。过去四年,中国互联网网民的增速已经慢于中国GDP的成长速度。这意味着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没有了。
网民红利虽然没有了,但人工智能变为了成长的新动力。李彦宏指出,未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以非常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他认为,人工智能今天还处在一个发展非常早期的阶段,非常像十几年前的中国互联网的成长。过去中国互联网、世界互联网增长动力有三个:网民人数的增加,上网时间的增加,以及网上信息量的增加。如今,人工智能有三个成长的动力,包括算法、算力、数据:
算法: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学习的算法在过去几年迅速发展,不断的有各种各样的创新,深度学习,DNN、RNN、CNN到GAN……不停地有新的发明创造出来。
算力:如今,计算的成本在不断下降,服务器也变得越来越强大。过去我们觉得人工智能不实用,是因为它会用到的算力太大,大家会觉得在经济上不能够承受。但今天的算力已经到达了临界点,可以使得很多的人工智能变成实际,变得可用。
数据:数据的产生仍然在以一个非常高的速度在发展,尤其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它有非常独特的地方,7.5亿的网民全部说的是同一种语言,全部是同样的文化,全部遵守同样的法律,这么大的一个人群,这么大的一个市场,这么大的一个数据集,并且在不断地产生新的数据,它会进一步推动算法的不断创新,以及对算力提出更新的要求。
但人工智能与过去互联网的特点仍然有区别,李彦宏称:
人工智能和过去互联网不一样的地方,是它有强大的垂直整合的特点,或者用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来说,就是网络空间的命运共同体。以前,互联网公司基本上是以软件为主的,但是今天,软件、硬件、服务,这三者要进行强有力的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它们的效果。
他以汽车工业为例,阐述了人工智能垂直整合的特点,他表示:
汽车工业是一个上百年的产业,但是今天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不仅仅会影响车厂,而且会影响很多上下游的产业。无论是打车服务的提供商,还是芯片制造商、Tier 1供应商、整车厂商,上下游的很多公司、很多领域都会从中受益,或者说也都会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威胁。中国有200多家整车厂商,国外有福特、戴姆勒都加入了百度Apollo开放平台。
李彦宏在演讲结尾指出,汽车只是被人工智能改变的行业之一,未来,从房产到教育、医疗、物流、能源等产业,都会因为人工智能技术而不断发生变化,人工智能对实体经济的推动显而易见:
汽车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在中国大概占到了GDP的六分之一,这样的一个产业,在百年不变的情况下,未来几年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可想而知,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实体经济、对于各行各业的推动是显而易见的……从房产到教育、医疗、物流、能源等等,我们可以想到的产业都会因为人工智能的技术而发生不断地变化。
此外,李彦宏今日还在接受凤凰科技采访时透露了百度无人车的新进展。他指出,现在百度无人车的发展特别好,和金龙合作推出的量产车没有方向盘也没有驾驶位。他还表示,现在阿波罗计划已经有70多家合作伙伴,“量产计划比我想象的要快,明年7月份,百度和金龙的量产车就会面世。”
关于AI距离盈利仍然遥远的质疑,李彦宏今日回应称:“这是好事,因为盈利比较久远,竞争者就少了,我们能把技术做得更加扎实,也会更加开放,有利于更多人参与。”
附:李彦宏发言全文:
大家好,非常高兴时隔一年又来到了乌镇,前面几位嘉宾的讲话都没有PPT,我觉得要是有干货的话,还是PPT讲得清楚。
所以,请大家先看一张图。这张图是过去十年,中国互联网网民的成长速度和中国GDP成长速度的比较图。我们看到,十年前中国互联网网民成长在50%以上,到今天其实到了6%左右。事实上,过去的四年,中国互联网网民的成长速度都已经慢于中国GDP的成长速度了。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没有了。所以去年我在这里说“无线(移动)互联网已经结束了”,大多数人都不同意,很多人讲,没有结束、只是进入了下半场。今年我看到,原来讲“下半场”的人都开始讲人工智能了,所以我的下一页PPT也给大家讲一讲人工智能。
网民红利没有了,但是成长的动力还有。这个动力是什么呢?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今天处在一个发展非常早期的阶段,非常像十几年前的中国互联网的成长。对于中国互联网十几年前的成长,我以前也讲过一个观点,当时它的成长动力有三个,第一,网民人数的高速成长,大家刚才看到最初一年有50%的增长速度。第二,上网时间的不断增加,过去大家每个人每天上网几分钟,后来变成十几分钟,现在可能会有好几个小时,每个人上网的时间也在不断的增加。第三,就是网上的信息量在不断增加。所以当时的中国互联网、包括世界互联网,其增长动力有三个:网民人数的增加,上网时间的增加,以及网上信息量的增加,这些都在推动互联网不断的、快速的繁荣。
刚才大家看到,人口红利没有了之后,我们发现有技术红利,也就是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会在未来的几十年当中不断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讲其实有三个成长的动力、driving forces。第一个是算法,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学习的算法在过去几年迅速发展,不断的有各种各样的创新,深度学习,DNN、RNN、CNN到GAN…… 不停地有新的发明创造出来。
第二个是算力,computing power。如今,计算的成本在不断下降,服务器也变得越来越强大。过去我们觉得人工智能不实用,是因为它会用到的算力太大,大家会觉得在经济上不能够承受。但今天的算力已经到达了临界点,可以使得很多的人工智能变成实际,变得可用。
第三个,数据。数据的产生仍然在以一个非常高的速度在发展,尤其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它有非常独特的地方,7.5亿的网民全部说的是同一种语言,全部是同样的文化,全部遵守同样的法律,这么大的一个人群,这么大的一个市场,这么大的一个数据集,并且在不断地产生新的数据,它会进一步推动算法的不断创新,以及对算力提出更新的要求。
这三个动力现在都在快速地成长,所以我还是非常乐观的。未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就是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又会以一个非常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人工智能还有一个和过去互联网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有强大的垂直整合的特点,或者用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来说,就是网络空间的命运共同体。以前,互联网公司基本上是以软件为主的,但是今天,软件、硬件、服务,这三者要进行强有力的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它们的效果。
以汽车工业为例,汽车工业是一个上百年的产业,但是今天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不仅仅会影响车厂,而且会影响很多上下游的产业。无论是打车服务的提供商,还是芯片制造商,像英特尔、英伟达,或者是Tier 1供应商,像博世、大陆,再到整车厂商,中国有200多家整车厂商,国外有福特、戴姆勒也都加入了百度Apollo开放平台。上下游的很多公司、很多领域,都会从中受益,或者说也都会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威胁。
汽车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在中国大概占到了GDP的六分之一,这样的一个产业,在百年不变的情况下,未来几年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可想而知,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实体经济、对于各行各业的推动是显而易见的。其实,我只是用汽车作为一个例子,我们能够想到的每一个行业,都会因为技术的创新而改变,都会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而改变,从房产到教育、医疗、物流、能源等等,我们可以想到的产业都会因为人工智能的技术而发生不断地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非常伟大的时代,我们有机会见证、甚至参与人工智能这样一个堪比工业革命的技术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的产生,每个人都会觉得惊讶、变化,我们也期待人工智能技术的推进会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不断的惊喜,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