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12月2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会议确定,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十九大强调实体经济的突出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金融要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源。两次会议强调的角度不同,但都是强调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实体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谁也离不开谁。社会的进步还得依赖物质的生产、流通,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不能过度。虚拟经济也能够影响实体经济的经营环境,比如全社会的资金总量和流动、宏观资金循环、企业的资金筹措能力等,也制约实体企业的发展后劲。 虚拟经济要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撑。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虚拟经济就没有根基,没有方向;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任由虚拟经济发展,那么它只能是像浮萍一样,没有着落,四处飘荡。这是因为,树要有根,不是吊在天上,而是植根于地下;企业得有实业主业,不能仅仅靠资本运作;房价不能永远地无边无际涨下去,泡沫总有破的那一天;虚拟经济不是神话,而必须立足于现实。所以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要协调关系,虚拟经济要张弛有度,不能“玩过火”。 国内外多次经济危机的实践表明,虚拟经济过度实体经济的结果就是“泡沫经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原因,就是虚拟经济“玩过火”而实体经济“空心化”。而危机后,欧美国家“再工业化”的选择,也证明了世界范围内实体经济“理性回归”的趋势。 近些年虚拟经济“玩过火”的现象主要出现在资本市场上。笔者前不久参观东北一家有名的中药企业,这家企业去年净利润20多个亿,结果是95%是从资本市场获得的,因为企业是某证券的大股东。从地下挖出一吨煤,已经赔钱200元,钢材生产出来,没卖就赔了400元,凸显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困局。在资本市场功能扭曲的条件下,企业主关厂炒房,直言“开工厂不如买几套房”;有房一族则从房价涨幅与工资收入的对比中发现,“房子升值秒杀努力工作”。大城市创新能力不足,产业不能及时升级换代,城市发展的动能不能得到适时培育,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高房价将把城市也拖垮了。上市公司ST宁通巨亏上千亿,却靠12年前偶然买下的北京两套学区房竟成功保壳。这个黑色幽默,足见资本市场价值扭曲到了什么程度。 虚拟经济“玩过火”会造成严重的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资产泡沫既有可能出现在资本市场上,也有可能发生在房地产市场上,还可能在影子银行、金融衍生产品方面。长时期稳定可能导致债务增加、杠杆比率上升,进而从内部滋生爆发金融危机和陷入漫长去杠杆化周期的风险。好日子的时候,投资者敢于冒险;好日子的时间越长,投资者冒险越多,直到过度冒险。一步一步地,投资者会到达一个临界点上,其资产所产生的现金不再足以偿付他们用来获得资产所举的债务,从而导致资产价值的崩溃,这时候就会出现所谓“明斯基时刻”,那就是隐藏的风险突然全面暴露,资产价格暴跌,导致大范围违约。所以这种瞬间的剧烈调整,要重点防止。资本市场虚实错位,很多实体企业都去“玩虚”的项目,搞家具的去玩房地产,搞农产品的热衷于期货,搞文化体育用品的去囤古董,高科技产品的去炒股票甚至炒大豆、炒大蒜……逼良为娼、低三下四、主仆错位、业务倒挂、价值链扭曲,这就是实体企业处境的真实写照。 抑制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呼唤实体经济地位理性回归,是国之大计、百年大计,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大厦是建筑在实体经济基础上的。很难想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会建设在高杠杆、高金融风险之上。地方政府债务过大且杠杆率过高、大型企业债务违约、房地产泡沫化、不良资产、影子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风险等,严重侵蚀金融生态、经济生态,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只有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主动防范化解,才能把握主动权,才能降低风险成本,更有效地打好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控金融风险作为重点,体现了维护金融安全、抑制虚拟经济过度化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 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重要阐述,是对实体经济的认识理性回归,是对虚拟经济的正本清源。当前中国实体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我们必须学懂弄通并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如何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的竞争力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