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徐一鸣 日前,“2018中国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召开,业内人士在智慧金融主题论坛“从博弈到融合:智慧金融发展新趋势”中表示,金融科技依然还是要遵循所谓金融的逻辑,金融科技不仅强调流量和客户的体验,更多还是以金融为核心。风险管理,这一点不能改变。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这是核心所在。并且从三方面进行阐述:第一,金融与科技结合趋势不可逆。第二,科技赋能财富管理行业。第三,财富管理将从货架服务转向组合策略的智能化服务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资产管理、银行理财新规实施细则全面落地,金融监管政策趋势边际放缓,市场短期风险偏好上升,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经济下行压力犹存,震荡筑底观点清晰,受益于资产管理、银行理财新规细则出台的金融板块(银行、证券、保险)高景气度有望延续。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39.110, 0.05, 0.13%)数据梳理发现,7月份以来,金融板块整体涨幅达8.43%,板块内96只成份股中,共有61只个股期间累计均实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个股方面,新华保险(49.440, 0.61, 1.25%)期间累计涨幅居首位,达13.88%,招商银行(28.720, 0.63, 2.24%)(9.70%)、建设银行(6.960, 0.11, 1.61%)(9.25%)2只个股紧随其后,此外,工商银行(5.630, 0.09, 1.62%)(8.76%)、成都银行(9.560, 0.07, 0.74%)(8.46%)、民生控股(5.110, 0.02, 0.39%)(7.38%)、西水股份(14.390, 0.19, 1.34%)(6.50%)、中国太保(34.140, 0.39, 1.16%)(5.97%)、宁波银行(17.340, 0.50, 2.97%)(5.93%)、浦发银行(10.120, 0.13, 1.30%)(5.61%)、兴业银行(15.500, 0.32, 2.11%)(5.42%)等8只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逾5%。 资金流向方面,场内大单资金对板块的集中关注或成为板块近期走势向好的有力支撑,其中,兴业银行(84533.39万元)、工商银行(64375.64万元)、招商银行(47767.24万元)、农业银行(3.640, 0.05, 1.39%)(45904.10万元)、华泰证券(15.640, 0.12, 0.77%)(43850.32万元)、广发证券(13.520, 0.06, 0.45%)(37490.84万元)、新华保险(28122.62万元)、建设银行(20669.99万元)、交通银行(5.710, 0.05, 0.88%)(18652.77万元)、光大银行(3.670, 0.04, 1.10%)(14417.15万元)等10只个股月内累计均受到超过1亿元大单资金追捧,合计吸金40.58亿元,此外,上海银行(11.420, 0.15, 1.33%)、浦发银行、安信信托(7.590, 0.09, 1.20%)、中国人寿(23.640, 0.09, 0.38%)、方正证券(6.900, 0.08, 1.17%)5只个股期间累计大单资金净流入也均在5000万元以上,分别为6910.11万元、6001.91万元、5847.30万元、5353.22万元。 业绩为王成为投资客选择价值标的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股的收益同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已披露2018年中报业绩预告的21家公司中,业绩预喜公司家数达9家,占比逾四成,其中,吉艾科技(20.190, 0.01, 0.05%)(523.00%)、东方财富(13.570, 0.06, 0.44%)(126.83%)2家公司中报净利润均有望翻番,凸显出较高的成长性,此外,新华保险(80.00%)、中国人寿(35.00%)、渤海金控(4.270, 0.01, 0.23%)(32.50%)、宁波银行(20.00%)、张家港行(6.080, 0.07, 1.16%)(20.00%)5家公司中报净利润也均超20%。 机构评级方面,近30日内,共有28只个股获机构给予“买入”或“增持”等看好评级,其中,中信证券(17.020, 0.18, 1.07%)(10家)、招商银行(10家)2只个股被机构联袂看好,此外,宁波银行(8家)、新华保险(7家)、上海银行(6家)、东方财富(5家)4只个股均获5家及以上机构扎堆推荐。 对于中信证券,东兴证券(12.700, 0.00, 0.00%)表示,公司是精准战略择时和前瞻业务创新的券商龙头,预计中信证券2018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89亿元、545亿元和604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39亿元、146亿元和159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1.10元、1.16元和1.26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5倍、14倍和13倍,给予“强烈推荐”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