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七下八上”主汛期,通州区连续强降雨天气给多处道路造成积水,记者了解到,到2020年,通州20%建成区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2016年,通州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试点总面积19.36平方公里,西南起北运河,东至规划的春宜路,北至运潮减河,在此范围内的住宅小区、公共建筑、公园绿地、市政道路、河道都将逐步进行相关改造。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通州文化馆、北京小学通州分校、哈佛幼儿园等9项海绵工程已完工。玉带河大街绿化景观提升工程、休闲公园一期、休闲公园二期等30项包含海绵功能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建设。海绵城市试点范围内其余项目按照规划推进。接下来,还将有通州自来水厂、大顺斋、民族幼儿园等更多的单位、小区、公园、广场将采用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人工雨水湿地、下凹式绿地、植草沟、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措施,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预计到2018年末,通州试点改造区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将达到84%,也就是84%的雨水下渗、蓄滞不会形成径流,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2020年,20%建成区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2030年,80%建成区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最终成为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具有较高“海绵度”的生态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