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市场重心不断下移,外资和险资不断增仓,成为市场增量资金的生力军。 2018年1月1日至8月27日,沪股通和深股通合计北上资金净流入2162.67亿元。截至2018年8月27日,沪股通和深股通累计北上资金净流入5637.83亿元。截至2018年7月末,QFII额度1004.59亿美元,RQFII额度6220.72亿元人民币。2017年9月30日,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资产达1.021万亿元,2018年以来,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资产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外资主要青睐以下两类股票:一是典型价值股,其特点是大市值、低估值、高ROE,如银行股、中国平安(62.750, -0.15, -0.24%)、美的集团(43.000, -0.31, -0.72%)、格力电器(40.410, -0.22, -0.54%)、海康卫视、上海机场(55.510, -0.32, -0.57%)、上海汽车、海螺水泥(37.660, 0.06, 0.16%)、青岛海尔(15.240, -0.07, -0.46%)、宇通客车(15.960, 0.06, 0.38%)、苏泊尔(50.430, -0.18, -0.36%)、福耀玻璃(25.850, -0.10, -0.39%)、老板电器(22.960, -0.28, -1.20%)等;二是典型消费龙头股,其特点是品牌消费和医疗保健行业的高ROE大市值股票,如贵州茅台(681.290, 0.29, 0.04%)、五粮液(64.290, -0.01, -0.02%)、恒瑞医药(69.760, -0.77, -1.09%)、洋河股份(113.810, 0.23, 0.20%)、中国国旅(64.300, -0.25, -0.39%)、水井坊(43.200, -0.14, -0.32%)、伊利股份(26.790, -0.10, -0.37%)、云南白药(79.910, -0.19, -0.24%)、海天味业(68.570, -0.28, -0.41%)、东阿阿胶(46.810, -0.04, -0.09%)等。 2018年1月份-6月份,保险资金增持权益类资产(包括股票和基金)约2825.52亿元,至2018年6月底,险资权益类投资余额为18811.60亿元。保险资金主要青睐以下几类股票:一是优质金融股。保险公司属于金融行业,保险资金对金融行业天然比较熟悉,也对优质金融股,如中国平安,比较青睐。二是行业景气股。受益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化工、有色、钢铁企业盈利景气度上行,受到保险资金青睐。三是医疗保健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医疗保健行业是典型的抗周期行业,受到保险资金青睐。四是题材概念热点股。如3G概念、芯片概念、新能源汽车电池概念,也进入保险资金增持视野。五是险资金通过基金投资一些成长股,如华安创业板50ETF半年报显示,前十大持有人大多被保险资金占据,其中位列前五位的均为保险资金。 从外资和保险资金的持仓比较看,作为长线资金的外资投资理念远较国内险资成熟,投资技巧远较险资高超。外资坚持价值投资理念不动摇,所选股票更具长期投资价值,不必频繁换手。险资也属于长线资金,险资所选股票常常被题材、概念、热点所左右,甚至在价值风格周期里仍死抱成长股,如通过ETF投资创业板指数(今年以来截至8月27日下跌17.91%,同期沪深300指数(3391.259, -8.91, -0.26%)(3390.9998, -9.17, -0.27%)仅下跌15.49%)。外资主要投资的典型价值股和典型消费股平均收益率-1.71%,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