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新能源时代将至 G7再现绿色物流黑科技

发表日期:2018-09-20 15:45:33 兰格钢铁

近年来,从补贴、到政策,国家对于新能源运力给予了大力支持。在路权方面: 上海市规定,持有上海市通行证的纯电动货车不受限制,除了在设有“禁止货运车通行”禁令标志的道路(含高架道路); 深圳市规定,已电子备案登记,接受监管的纯电动轻、微型货车,大部分道路畅通无阻,不需要办理通行证; 重庆市规定,主城区范围内,设计总质量不超过2.5吨的新能源货车(含专用车)将给予通行便利; 天津市规定,核发号牌的新能源汽车不受机动车尾号限行管理措施限制; 太原市规定,纯电动货车不受限行。对从事城市配送的新能源物流车发放通行证,可在三环县内按核定路线通行; 武汉市规定,对从事城市配送的新能源物流车发放通行证,三环线内按照核定线路通行; 西安市规定,新能源汽车不受限行措施的影响; 我们不难看出,路权政策对新能源车的“友好”。如此一来,白天必须要配送的货物,就只能逐步被新能源运力替代完成。 新的环境下,物流企业们,真的准备好了吗?随便列举几个: 第一,电动车充电需要时间,不像柴油车路边加油就走。在规划运输任务时,企业能否充分考虑到车辆的续航? 第二,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目前都还缺乏统一管理的,运输过程并“不透明”。 第三,电动车什么时候需要维修、保养?电池什么时候需要更换? 第四,尚未完全替换新能源车,既有柴油车、又有电动车,如何一起管理? 第五,辅助管理车队的平台层出不穷,能否无缝对接干线到城配的全链路管理? 总体而言,知道城市配送有市场,知道新能源是趋势,却依然无法回避种种难题。 近日,有消息传出,智慧物联网企业——G7打造出一款新能源城市配送黑科技,名叫“E-router”。 这款设备的主要功能,是能够精准感知电动车的三电数据,并打通核心数据,为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运营分析提供准确、稳定的数据基础,用科技的应用标准提供超越当前行业的管理服务。 外观上就是一个小黑盒子,E-router本身其实是款硬件基础设备,不足为奇。但是,当E-router跟新能源城市配送场景结合... 1、通过硬件设备E-router,将车辆基础数据(车辆总里程、 位置、故障预警、围栏监控等)回传到大数据平台,使得车辆运输过程可视化。 2、调度系统。 城市配送对时效要求非常之高,不管是商超配送、还是快递快运、餐饮店,对时效要求,很多都到了分钟级。 这款产品能够对时效进行监控,并做出预警。如果判断出这个点的配送很可能会晚到,通过智能的算法,安排司机先去送下一个点,合适的时候再折回。 3、电量和故障监控:低电量车辆查询、车辆充放电记录明细查询、故障数据预警。 4、时效管理。车辆到达时间、GPS位置、停留时间等数据清晰可见。对晚点到达及超时到达的车辆预警提示,并做有效管理。 与长途干线运输不同的是,城市配送是单点到多点的往返运输场景。每天成百上千辆新能源城配车在外运行,车管人员对车辆缺乏远程监控和主动干预能力,很容易造成“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尴尬局面。 单单给出一个产品,没有解决方案,是远远不够的。 “动态数据可以对运输数据作出预测与分析,实现车辆的电量监控、运输状态可视化和安全管理。”一家城市配送承运商这样告诉我们。 所以在笔者看来,其最大的意义或许是在于,能够让一台台车升级为一个个多元优化的数据接口,将等待时间、运输时间、在途时间形成有效互联,线上数字化管理与线下标准化运营协同运作,减少人力和运力的浪费。 借助产品,帮助企业完成精细化运营,才是正解! 第一、调度管理。 G7会综合配送任务、哪个车辆距离提货点近、车辆续航能力、充电桩分布、路线拥堵情况、当天装载量能否装得下等综合数据,智能预测配送订单的需求、计划、延迟,实现订单的预处理和车辆动态调度,从而使得整个城市配送网络可视可控。 第二、安全管理。 城市配送对安全也是有要求的,比如说司机太疲劳了,要打瞌睡,对驾驶安全肯定是有影响的。 据了解,E-router能够基于can总线数据来判断车辆驾驶的各类事件,比如超速、暖车 空档滑行 超转速、急刹车、急加速、异常怠速、PTO怠速、暖车、空挡滑行等。 当感知到异常,G7智能安全管理系统会第一时间对异常情况进行智能预警。并实现语音和人工双重干预,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实现从数据采集到实时监控、主动干预、再到事后管理的车货人一体安全管理闭环,帮助车管人员充分掌握车队整体安全运营情况。 在真实的城市配送场景中,情况又是各不相同。我们了解到,某知名物流企业,用于城市配送的新能源车辆(自有)500-1000台。(这个体量,估计城配老司机都猜到是谁了。) 庞大的车辆数、司机数,加上繁琐的业务场景,运输企业不仅需要电量、充电网络、电池、电机相关数据的管理,还需要其他定制化服务。 比如说安全,防碰撞提示,车道偏离、报警提示等。 再比如车外周边视频,如果车辆发生问题,可以拉取视频,回溯到当时的情况。如此一来,便可以对司机驾驶行为,做出全套相关管理。 这些在过去“黑箱”管理下,难以把控的地方,现在几乎都可以实现了,技术已经不是问题。据G7统计数据显示,使用其智能管车解决方案的合作企业,事故率平均降低了60%左右。 尽管新能源物流行业还处于起步期,痛点诸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新能源卡车能够满足当下城市物流的需求,也契合国家政策导向。数字化、透明化、智能化,必将是新能源城配市场的大势所趋!

相关阅读
新能源时代将至 G7再现绿色物流黑科技[15:45]
云南发布新能源政策 省市按中央50%补贴[09-19]
比亚迪在宁夏建新能源汽车基地 首辆新能源车正式下线[09-19]
德州市与机械科学研究院签署协议共建轻量化材料新能源汽车科研平台[09-19]
汽车板块逆市上涨 新能源产业链高景气持续[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