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日前免除多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业务税收之后,财政部、税务总局29日再次对外发文,明确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对外投资免除增值税等多项税收。“减税降费”是今年以来宏观调控和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 两部门在最新发布的《关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有关投资业务税收政策的通知》中明确,自通知发布之日起对社保基金会、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在运用社保基金投资过程中,提供贷款服务取得的全部利息及利息性质的收入和金融商品转让收入,免征增值税。两部门明确,通知发布前发生的社保基金有关投资业务,符合本通知规定且未缴纳相关税款的,按本通知执行;已缴纳的相关税款,不再退还。 就在不久前,9月27日,财政部宣布对社保基金取得的直接股权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基金收益,作为企业所得税不征税收入;对社保基金会、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的社保基金转让非上市公司股权,免征社保基金会、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应缴纳的印花税。 降税降费是现在刺激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未来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实现经济转型,当务之急是要减税、进行财税改革,这样才能使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得到良性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当前环境中发展困境较大。顶点财经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阳在《证券日报》上表示,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还是重,行政收费项目“杂”且“多”,整体上税费支出比例过大。为此要全面落实国家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减税降费,简政放权,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扶持力度。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周四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也表示,中国将推进积极的财政政策,特别是以进一步减税的形式,并加强政府支出,来缓解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中经济下行的压力。 减税 据刘昆介绍,今年的减税总额预计将超过1.3万亿元,高于今年初设定的1.1万亿元减税目标。“我们正在研究进一步减税和降低费用的措施,以减轻企业部门的负担,”刘昆说。为了增加居民收入和提振消费,个人所得税专项减免计划也在研究中。 仅今年下半年,国务院就已近十次“点题”降低税费负担,减税成为“高频词”。 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要求聚焦减税降费,研究适当降低社保费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又确定在实施好已出台措施的同时,再推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新举措。全年再减轻企业税负超过450亿元。国务院还多次提出要求确保减税降费尽快落实到位。 9月2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这项政策初步测算全年可减税650亿元。 个税方面,10月1日个税起征点将实现从3500元调至5000元,与此同时,3%、10%和20%三档税率级距也将扩大。业内指出,调高起征点和调整税率将释放减税效应,尤其是月薪两万以下收入群体的减税效应更加明显。 最新数据已经显示,减税降费政策效应正逐渐显现。8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77亿元,同比增长4%;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9508亿元,同比增长6.7%;非税收入1569亿元,同比下降10.1%。 增值税是我国税收总额最大的税种,由于宽税基,广泛征收,涉及货物、劳务、不动产、无形资产等方方面面。增值税的减税对于实现积极财政政策的目标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税率降低将产生最为直接的减税效果。国家税务总局最新统计显示,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增值税改革,将原适用17%税率的制造业、11%税率的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税率分别下调1个百分点,减税政策效应自6月份申报期开始显现,6月份至8月份累计减税959亿元。此外,从7月份起对18个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行业以及电网企业开展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工作,7月份至8月份共办理留抵退税786亿元。两项合计减税1745亿元。 支出 除了减税,政府也在投入更多的支出来刺激实体经济发展,支持重点建设项目和改善民生。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截至9月26日,新发行的一般地方政府债券已完成今年年度配额的91.8%,用于特殊用途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已经占到年度配额的85%。今年以来,中央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4094亿元,占年度预算的94.2%。这些项目重点是创新的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保护。 当然刘昆也在《中国日报》上强调了,积极的政策立场并不意味着大规模的经济刺激。 政府立马采取了措施,准备给政府全部收支预算套上绩效管理的“紧箍咒”。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对外公布。 9月25日,审计署最新公布二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发现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成后闲置或未发挥效益,部分违规举债、虚增财力或挪用财政专项资金,部分项目绩效评价不到位或资金未充分发挥效益等。 《意见》提出,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还要硬化预算绩效管理约束,对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接近财政部的内部人士指出,很多国家都在经济增速下降、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债务负担沉重、政府公信力受到质疑时,推动这一改革。在我国持续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压缩低效无效支出,显得尤为重要。 21世纪经济报道曾在社论稿里指出,税负问题的关键是财政支出的合理化,如果一味减税,政府收入大幅下滑,相应的支出得不到保障,会引发社会问题。但这个问题涉及面太复杂,短期内无法解决,通过减税压力可以倒逼财政改革更加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