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年初工作安排,黔东南州6个拟脱贫摘帽县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建设必须在今年11月30日前全面完工,12月20日前投入运行;非脱贫摘帽县则在11月底前完成2018年年度建设目标任务。由于剩下的时间不多,项目建设已经是到了最关键、最紧迫的时刻,该州集中精力,尽锐出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年度目标任务按时顺利完成。 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全体动员的合力。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政府主要领导担起负总责的责任,分管领导亲自抓,深入施工一线靠前指挥,做到亲自抓进度,亲自抓质量,亲自抓督查,亲自抓问题并亲自解决问题。同时,6个拟减贫摘帽县人民政府严格履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部署,制定“百日会战”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区域内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百日会战”行动按计划有力推进。 强化资金管理,确保饮水安全资金到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财政部、水利部的有关规定使用农村饮水安全资金,财政、会计核算中心等部门加大对资金使用监督力度,保证资金安全。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按进度进行报账,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截留和抵扣现象发生。建立健全工程有关账目,规范报账程序。在工程资金支付中,严禁大额现金支付,严禁白条和不合格的原始单据入账。 倒排项目工期,扎实推进饮水安全工程进度。认真分析项目建设进度,弄清楚项目进度缓慢的各种原因,按照项目完成时间节点,倒排施工进度,督促任务完成。对于项目推进较快的县,认真复核并尽快收尾并完工验收;对于项目推进缓慢的县,采取有效措施,倒排工期,迅速整改,加强调度,确保在10月底前完成80%,11月底前完成100%;对还未开工的认真查找未开工的原因,尽快组织开工建设,确保项目如期完成。同时,充分发挥水务部门职能职责,着力加强督导调度,继续保持日询问、周报表、半月督的方式,加强日常调度和监管,确保掌握最新情况。在工程实施中,树立精品工程意识,把握好工程质量关,切实按照进度服从质量的要求组织施工。 建立健全工程项目建后管护长效机制。采取农村用水合作组织、管水协会等多种管理模式,加大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管水机构,规范农村用水管理。并将建后工程运行管护职责落实到乡镇、到行政村,落实到具体管护人员,完善管护制度,纳入村规民约。要求2018年拟脱贫摘帽的6个县必须在2018年12月底前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并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的建立。同时,组织开展备用水源(如当地备用水井、水池)等的维修养护工作,以备枯水季节水源紧张时应急之用。此外,积极开展农村水法宣传教育,树立农村用水商品意识,增强以水养水效果,切实维护好、巩固好已建工程成果,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认真落实农村饮水水质达标工作。农村饮用水水质直接关系到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黔东南州积极做好农村饮用水水源点的保护工作,在实施项目建设的同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在水源点保护范围设立防护栏、宣传标识标牌等,在取水工程上安装消毒设施,并做好水质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水质合格率,确保本年度农村饮水水质合格率不低于省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60%以上的工作目标。 截至目前,6个拟减贫摘帽县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均已采取超常规方式开工建设,项目建设总进度为71%,已解决农村饮水巩固提升人口18万人(含2018年上级下达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6万人),11个非减贫摘帽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已开工建设,项目总体进度为53%,已解决农村饮水巩固提升人口3.6536万人(含2018年上级下达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0.847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