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央行网站显示,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2018年度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 据央行称,在政策激励下,与上年相比,更多金融机构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标准,可分别享受0.5个或1.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优惠。 央行表示,此次动态考核净释放长期资金约2500亿元,加上1月4日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置换中期借贷便利后净释放的长期资金3000多亿元,以及1月23日开展的2575亿元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上述三项措施共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据记者了解,目前普惠金融领域贷款适用范围主要包括: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创业担保(下岗失业人员)贷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消费贷款和助学贷款等方面。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黄志龙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央行此操作主要还是出于对小微企业的呵护之情。” 黄志龙认为,“春节的流动性压力主要还是在于对短期资金需求比较大,央行通常更多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14天或1个月期左右的逆回购操作来满足这种短期资金需要。而普惠性的定向降准政策,主要是为了一次性释放长期资金,重点是为了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与此同时,记者也注意到,早在1月2日晚间央行曾宣布决定,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自2019年起,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央行称,这有利于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使更多的小微企业受益。 “目前小型及小微企业多数不具有从债券市场直接融资的条件和能力,更没有直接上市融资的资本,唯有从银行间接融资才是促使他们走出困境的忠实伙伴。”财经评论人莫开伟在公开媒体中表示。 “然而,银行除了对小型及小微企业的授信支持有所担心之外,目前资金也普遍偏紧,在新兴金融业态冲击下组织存款变得越来越难,存款增幅放缓,难以拿出更多的资金为小型及小微企业放贷,让商业银行陷入了两难境地。央行看到了这个问题的实质,做到了未雨绸缪,在新年伊始就将政策利好送给商业银行,让银行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对小型及小微企业授信,有利于从根本上化解银行与企业资金的危机。”莫开伟称。 此外,莫开伟指出,目前国际形势也错综复杂,国际贸易不确定性依然较多,这对中国外贸企业后续的不利影响不可低估,而这一切都将殃及小型及小微企业。因而,央行此时放出优惠降准大招,实际是对整个中国经济开出的“兴奋剂”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