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广东到海南,陆路都需要坐船。从湛江海安码头行船约一个小时,便可抵达海口。海口码头与海安码头之间繁忙的航运线路就像一条血管,维系了海岛与大陆的文明。为了渡过琼州海峡,火车需拆成4节推进船舱内,运到对岸的码头再拼接起来;自驾的汽车和货车同样需要开到船上,一并拉到海口的码头,人、车和货再依次下船。天气晴朗时,在轰鸣航行的船上望向前方,远处的高楼大厦犹如海市蜃楼一般令人兴奋,回家路上的疲惫感顿时消失。 海南古称琼州,平均宽度约29公里的琼州海峡将海南与广东割为两地,海南离京万里,自古便是官员贬谪之地,被贬谪至海南最有名的官员莫过于苏东坡。关于海南的偏远,明代名臣王弘诲有文记载,“琼州去京师,水陆计将万里,上官大吏,终岁不至其地。” 1988年4月13日,海南建省设立海南经济特区。随后,又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南再次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被寄予厚望。 自贸港政策颁布初期,很多媒体将海南对标香港,多个家乡的亲戚好友也向我描绘海南未来的蓝图。回到海口的我,先坐上公交车去了一趟江东新区,根据规划,海口江东新区是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点先行区域。也就是说,未来海南建设自贸港看海口,海口看江东新区。 江东新区成立可谓是高举高打,按其建设目标,到了2035年,江东新区要建成全方位践行中央新发展理念的对外开放国际化新区,为全球未来城市建设树立“江东样板”。 根据公示的规划定位,江东新区将探索建立更加灵活的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政策体系、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集聚创新要素,设立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产权、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场所,全力打造以“四个国际中心”为支撑的海南自贸区(港)总部经济区。 也就是说,在这片尚未完全开发的土地上,将要摸索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最具有创新力的制度,甚至要成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使命不可谓不高,责任也相当之重。 进入江东新区,首先到的是灵山,灵山以前是海口的一个小镇 ,因为距离海口市区较远,一直没有得到发展,道路两边多是三层楼高的街前商铺,楼面老旧。记者看到,大多数商铺已经关门,商铺的墙上喷涂有字母数字作为标识,似乎已进入待拆迁的状态,灵桂大道的拓宽修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街上扬起的灰尘让人难以想象未来这里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公交车刚驶入灵山,记者感到十分诧异,灵山的一排排的商业住宅楼鳞次栉比,规模宏大。后来才得知,这一片区属于棚改区,某地产商早几年前便已在此拍下了近15000亩地,而江东新区的规划公示时间是2019年2月3日,也就是说,在江东新区还未成立之前,地产商早已在这里跑马圈地。 公交车到了桂林洋,道路变成了宽阔整洁的6车道,道路两侧种了一排排高挺苍翠的树木,海口多数大学都位于江东新区的桂林洋。缺乏优质大学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短板之一,海南整体教育水平较低,在岛内没有具有影响力的好大学,对此,海南应加快培育、引进优质高校在岛内办学。 破解缺乏优质大学资源的难题,海南可以向深圳学习,一直以来,缺乏优质大学也是深圳的难题。一方面,深圳不断出台吸引人才政策,从全国乃至全球引进人才。另一方面,深圳不断与国内外的优质大学合作开设分校,目前已经创办了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北理莫斯科大学等优质高校,引进了大量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留深工作。 为鼓励更多人才留在海南,海南宣布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海南省省长沈晓明亲自带队到北京中关村举办“聚四方之才”招聘会,沈晓明说,“海南是一个能让你实现梦想和抱负的地方,海南还有诗和远方等着你。让我们一起去海南。” 当前,海南人才引进政策新颁布不久,硬件软件设施都有待搭建,一部分外来人口办理人才引进是为了在海南购房,可见海南试图引进人才,引进发展好的产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海南必须鼓励更多的外来资本和优秀人才,以开放促改革,搭建完整人才引进配套设施,利用国际贸易岛政策释放的利好加快全岛建设,如此,海南自由贸易港才会建设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