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方大萍安钢安源轧钢厂通过对高棒生产线2号飞剪进行改造,使通过2号飞剪的切头减短100毫米以上,为减少中间切损做出了有利尝试。 成材率是轧钢工序的关键经济技术指标。如何提高成材率?一方面是科学轧制,做好加热温度调节,降低烧损率;另一方面是加强工艺监督和过程控制,确保工艺稳定,减少各类工艺故障和冲跑钢。除此之外,减少中间头尾切损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为确保轧件尺寸和成品质量不受影响,高棒原来的2号飞剪切头长度将近300毫米。如何将切损降低?安源轧钢厂组织技术人员召开攻关专题会,明确攻关方案。一是对2号飞剪剪前导槽准确定位,对剪后导槽进行改造并将斜引导板改为弧形导板;二是加强管理,控制轧件头部钢温,严格控制刀片间隙和重叠量在规范要求之内;三是将2号飞剪剪臂初始位置由水平方向改为垂直方向;四是要求班中定人、定责,根据需要实时调节,减少切损率。以高棒2号飞剪为例,切头每100毫米重量为1.68千克,每根钢材在2号飞剪处切头长度减少100毫米,一年可节约1800吨切损。 安源轧钢厂将继续优化方案,力争将2号飞剪切头控制在150毫米以内,并在3条产线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