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从几年前的380项减少到现在的196项,精简了48.4%。] 作为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常州既属于苏锡常城市群的重要一员,也身处上海都市圈辐射范围内,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拥有独特的地位。 常州市委书记汪泉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提出,长三角一体化要充分发挥苏锡常城市群作用,从常州的角度来说,则要发挥好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制造业比较发达的特色和优势,支持上海发挥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效应,同时也主动对接上海,接受上海的辐射和带动。 曾经担任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江苏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又在无锡市市长位置上工作多年,如今调任常州市委书记的汪泉,对苏锡常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作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汪泉看来,长三角一体化的话题由来已久,人们对此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如今国家把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应摆脱此前对一体化的传统看法,需要更多从世界经济的竞争格局以及全国发展大局来考量,在此基础上考虑长三角地区内部如何发挥协同作用,产生1+3>4的效果。 “我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发挥长三角地区的引擎作用。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则要更加凸显长三角在科技、经济、金融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如何让长三角地区发挥与其资源相匹配的地位。”汪泉对于长三角一体化的理解紧扣《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的要义。 国家近日颁布的《纲要》明确了长三角“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提出通过一体化发展,让长三角地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成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引领区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汪泉表示,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各座城市都应有各自的定位,这种定位要和自身的基础条件紧密结合,并且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要认真贯彻江苏省委娄勤俭书记要求,找准定位、优化路径、积极作为,在基础设施、政策扩散、区域市场、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加强系统研究,把自己能做的事情更加积极有效地做起来、做到位。”他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