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备受关注的压缩过剩洗煤产能,山西能源局再度发文。
山西资本圈注意到,山西能源局官网于5月28日对外披露《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炭洗选行业产业升级实现规范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该文件已于5月13日印发,《通知》称此举旨在进一步做好推动洗选行业产业升级规范发展工作,而这已是山西省自2019年8月以来针对相关工作出台的第三份官方文件。
资料显示,早在2019年8月,针对山西省煤炭洗选行业存在总体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点多面广、洗选能力利用率低等问题,山西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全省煤炭洗选行业产业升级实现规范发展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年底,实现全省正常生产运行洗选煤企业(厂)控制在1200座左右,先进产能占比达到25%
此后,为加快工作进度,山西能源局联合九个相关管理部门于2019年12月印发《山西省淘汰煤炭洗选企业暂行规定》,明确提出要加快审核淘汰法定手续不齐全、违法违规生产经营的煤炭洗选企业(厂),并对产能淘汰的要求进行了细化和强化,全面拉开压缩过剩洗煤产能、淘汰煤炭洗选企业序幕。
不过,从相关媒体报道亦可以看出,这番关于煤炭洗选企业“优胜劣汰”的过程并不是想象中的“一帆风顺”,尤其《暂行规定》中“要求签订的年度购煤合同中省内煤矿原煤量不低于洗煤能力的60%”等内容被认为实际执行中“走形”:为了保住自己的产能不被淘汰,洗煤企业大量争抢省内煤矿签订购煤合同指标,造成购煤合同价格飙涨,甚至业内质疑“新规之下,产能淘汰并未遵循市场机制,即谁污染小、市场竞争力强谁保留,而是谁有煤源谁留下”。
对此,原焦煤集团董事长,现已调任山西省能源局副局长(正厅长级)的王茂盛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淘汰落后产能有16条规范,包括环保、水源、产能利用等,并非只有省内购煤合同这一条”,并介绍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源局会出台一份补充规定,在申报产能过程中建立两级核查和公示机制,以及明确煤矿核增产能的事项等。
山西资本圈注意到,在近日印发的《通知》中,山西省能源局再度强调,煤炭洗选行业产业升级规范发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全省煤炭洗选产业合理布局的顶层设计,也是山西省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推动工作,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省能源局决定成立以王启瑞局长为组长的煤炭洗选行业产业升级规范发展工作领导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除在申报产能过程中“建立两级核查和公示机制,从原来的省能源局一次核查公示变为地市级和省级两级核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外,《通知》还列出三种可作为购煤合同中省内煤矿原煤量的情况,其中包括优质煤矿产能核增已批复的,煤矿配套洗煤厂立项(核准)后长年未开工承诺不再建设且经煤矿所在地县市能源局同意的,停缓建及未开工煤矿2020年底前能够实现开工且经当地县市能源局同意的,可视同正常建设煤矿。
另外,《通知》还要求各市能源局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全省煤炭洗选行业规范发展的大局出发,要进一步强化对洗选企业的服务指导,严格标准,加强宣传引导及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压实责任,确保工作实效,力争9月底前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全省洗选能力控制在18亿吨/年左右”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