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上午,一艘来自秦皇岛的轮船满载着7万吨级煤炭,抵达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惠州港荃湾煤炭港。这些煤炭计划通过广梅汕铁路,到达梅州市梅县区的荷树园电厂。
今年8月,煤炭码头靠泊煤轮12艘,创下开港以来单月靠港煤轮艘次最高纪录。
随着南方温度升高、企业复工复产速度加快,煤炭的需求猛增。作为粤东地区最大、最专业的煤炭码头,荃湾煤炭港开足马力运行,保障粤东地区的能源供应。今年8月,该煤炭码头靠泊煤轮12艘,单月接卸量53万吨,创下开港以来单月靠港煤轮艘次最高纪录。
配备一流设备提高效率
在码头上,两台大型卸船机从停靠的船上抓起煤炭,再通过皮带机运送到不远处的封闭式煤仓。
惠州荃湾煤炭港位于大亚湾区纯洲岛及附近海域,是广东省重点投资项目。项目规划建设3个7万级泊位(水工结构15万吨级)及配套期,项目分2期建设,设计年接卸能力2300万吨。其中,一期项目在2013年开工建设,建设了2个7万吨级泊位及配套设施,年接卸能力1500万吨。服务的主力船型是7万吨级煤轮。
荃湾煤炭港。
“自2017年11月投产以来,荃湾煤炭港已成为河源电厂、大埔电厂、梅州荷树园电厂等粤东地区几大电厂的煤炭输送主通道。”惠州深能港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鹏华表示,进入8月以来,码头的接卸量在不断增加,可以感受到珠三角地区对于电力能源需求的节节攀升。“今年以来,码头共计靠泊46艘煤轮,预计今年接卸量将达到500万吨的年初目标。”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荃湾煤炭港配备了一流的装卸设备,货物到港后直接从轮船装运到火车,能极大降低运输成本。目前,荃湾港区煤炭码头桥式抓斗卸船机单机最大卸煤能力2160吨/小时,皮带机最大输送效率4320吨/小时,作业效率在国内煤炭码头中处于先进水平。
荃湾煤炭港接入惠大铁路,并入国铁网络。
在码头不远处的煤仓内,配煤机将神优二、神优三、石油焦三种煤炭按照配比混合,最终通过管道运送到对面的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供中海油进行煤制氢作业。“中海油现在每天需要2000吨的配煤,我们要把3个煤种进行参配,备好相应的量。”惠州深能港务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副经理林柱光介绍,公司今年专门购置了配煤机来提高生产效率。去年,荃湾煤炭港为该项目输送煤炭25万吨。今年截至7月份输送了16万吨。
“海铁联运”保障“北煤南运”
惠州港是华南地区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在20世纪80年代,澳头镇就建成1000吨级的泊位。如今的惠州港已是国家一类口岸,由荃湾、东马和惠东三个外海港区以及东江内河港区组成,全面开发可建码头泊位200多个,年货物吞吐能力可达一亿吨。
2018年11月1日,荃湾煤炭港开出首趟运煤专列。这标志着,荃湾煤炭港接入惠大铁路,并入国铁网络。进港铁路全长1.87公里,总投资约3亿元,设计最大年通行能力达2000万吨,极大地提升了整个港区的水铁联运能力,驱动惠州港加快迈向亿吨级大港。
煤轮停靠港口。
珠三角和粤东、赣、湘都是贫煤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电煤主要靠外地输入。贾鹏华表示,“海铁联运”的疏港方式,为“北煤南运”提供坚实保障。目前,荃湾煤炭港已经打通了粤东、粤北、赣南、湘南乃至中南地区煤炭能源运输的快捷新通道。
来自全国各地的煤轮,正源源不断地抵达荃湾煤炭港。从惠州出发,这些煤炭被快速地送往河源、梅州等地电厂,保障能源供应,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荃湾煤炭港也在保障石化项目的能源供应,助力惠州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
今年以来,恒力集团惠州项目、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签约,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落户动工,大亚湾石化区正加快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惠州正在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万亿级产业集群,我们将做好服务,为大型石化项目提供能源保障。”贾鹏华表示。
“看不见煤炭”的煤炭码头
驱船前往纯洲岛,天蓝水碧,不时有海鱼跃出水面。与“灰头土脸”的传统煤炭码头不同,岛上除了卸船机和煤仓内部,基本看不到煤炭。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纯洲岛内原本设计有露天煤炭堆场,但考虑到煤灰等易形成PM2.5,不利于环保,施工方追加投资,建设的两座“长500米、宽118米、高44米”的全国最大环保封闭条形煤仓,可堆放约50吨煤,实现了煤炭出入仓全封闭作业。
配煤作业。
“封闭条形煤仓是污染防治体系的一环,效果获得了国家环保部门的认可和肯定”。贾鹏华表示,惠州荃湾煤炭港投资超过3亿元,建立起一套空、海、陆三位一体的污染防治体系,有效防治煤灰、扬尘污染。
同时,荃湾煤炭港建成含油、含煤、生活三大污水处理站,生活生产所产生的污水分类处理后可以循环再利用,基本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在码头地基建设方面,采用不少新技术减少对区域海洋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