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山钢股份莱钢炼钢厂创新管理加快推进运营转型纪实

发表日期:2014-11-06 08:22:52 兰格钢铁

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不断提升产品的创效能力是企业生存的“法宝”。作为产品创效的重要环节,山钢股份莱钢炼钢厂坚持以“运营转型、精益管理”为着力点,学习运用麦肯锡的工具方法,不断深化、细化精益管理,以创新驱动转型,全力打造精品,书写了一份“精益”答卷。 麦肯锡诊断出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的问题需要学会运用他们的工具方法去查找、解决。如何掌握麦肯锡的工具方法? 为了让每名职工学好、用好精益管理的工具方法,使日常管理更精细,生产过程更高效,今年,炼钢厂通过聘请培训中心讲师到厂讲座、现场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全厂干部职工进行精益管理知识轮训。他们还专门聘请培训师陈东为炼钢厂推进精益管理首席专家,对职工进行现场指导培训。 高密度、全方位、全覆盖的培训加深了干部职工对精益管理清晰的理解和认知,有力地推进了炼钢厂降本增效工作。“过去一个班次干20炉钢是件难事,现在借助精益管理的工具,生产更高效、更科学。”说起精益管理带来的变化,在1号转炉工作近20年的老炉长王洪央深有感触。 借助麦肯锡的工具方法,炼钢厂已建成信息沟通、成分性能优化与对标、重大工艺调整、能源管控深度排查与优化、原材物料检化验、点检有效性等六大项目平台,实施速赢项目108个,已完成22个,夹杂物控制等十大关键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吨钢降低成本19.8元。 以创新驱动转型,合力打造精品战略,是助推企业转型的内动力。随着设备的日趋老化和市场用户对产品要求的日益严苛,如何通过创新突破发展的瓶颈? 8月下旬,炼钢厂老区成功生产700吨Q345E低温性能海洋石油平台用钢,这是高性能级别海洋用钢在老区首次实现批量生产。据组织此次生产的连铸二车间主任马霄介绍,老区设备相对落后,一直无法生产高强品种钢,今年,他们集合管理、技术、设备等专业人才组成“智囊团”,依靠技术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 “只有依靠创新,挖掘设备潜能,走高性能、差异化道路才能赢得市场、多创效益。”该厂技术科科长张佩告诉记者。今年,炼钢厂以夹杂物控制研究、镁处理工艺研究、成分均质化控制与研究等十大技术创新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下大力气解决了制约品种钢生产的瓶颈问题。 从深冲级冷轧薄板实现连浇10炉无套眼,到海工用SM490系列H型钢取得中国船级社工厂认可证书,再到高强钢、耐候钢等新品种控制生产……技术创新促进了炼钢厂品种钢开发,1到10月份,该厂品种钢比例达到4成以上,铸坯合格率稳定在99.9%以上,为莱钢产品创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运营提升的潜力,就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上下道工序紧密衔接,统筹思考整个生产流程的效益。如何做到上下道工序紧密衔接,发挥更大效应? “过去钢坯边角到了轧材线都要切割掉,既浪费了生产成本又影响生产效率,”老区2#连铸机机长刘致猛指着一支刚轧出来的铸坯告诉记者,“现在我们不仅定尺交货还要保证定重交货,为下道工序省时省力。”如今,在炼钢厂,“为下道工序提供优质产品”的理念已在各岗位落地生根。 在此基础上,炼钢厂充分发挥钢轧协同效应,重点做好物流、质量“一贯制”、品种开发、交流沟通等四大协同,合力提质量、拓市场、增效益。老区2#连铸机定重交货比例已达85%以上,目前正在全力解决稳定性问题。通过提高减速机和电机能力,降低压头距离等措施,新区板坯连铸机铸坯定尺精度(0~20mm)比例达到70%以上。 借助钢区共赢论坛、上下道工序协作交流会议、跨车间的岗位交流,从管理层面到生产层面,炼钢厂将钢轧协同效应发挥到最大。今年,该厂与下道工序先后协商建立的钢种细化标准成本,让每一个型号、钢种都有标准成本可查,着力解决钢种成分差异带来的成本问题,为结构调整和工艺优化提供了依据。1到10月份,炼钢厂通过钢轧沟通服务降本增效1000余万元。

相关阅读
山钢股份莱钢炼钢厂创新管理加快推进运营转型纪实[08:22]
山钢济钢铸管公司烧结车间生存保卫战[11-05]
山钢莱钢炼铁厂鏖战扭亏增盈硬仗[11-05]
快讯:午后唐山钢坯稳[11-05]
成品材价格上涨 刺激唐山钢坯跟涨[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