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毅 社保基金,俗称百姓“养老钱”,社保基金安全投资实现保值增值成为目前各方面专家研究的主题。作为社保基金的大“管家”,基金公司也承担着不小压力。不过,压在基金公司头上的还有另一座大山——人才荒。随着近几年基金产品的扩充,基金经理数量捉襟见肘,“一管多”在业内已习以为常。值得注意的是,基金经理的“一管多”最近出现了跨界迹象,有三家基金公司出现了同一位基金经理“社保+基金”一肩挑的现象,因而备受投资者质疑。 一手管理社保组合,一手管理公募基金,利益输送能避免的了吗?普通投资者利益拿什么来保证?按照基金行业现有的规定,公募与专户业务之间需设置风控防火墙,管理公募的基金经理并不允许同时担任专户的投资经理。社保组合属于专户,缘何不受此约束? 看似问题很严重。但笔者认为,客观解读“社保+基金”一肩挑,更能理顺脉络,平复疑问。 首先,基金经理“社保+基金”一肩挑有存在的必然性。正如某基金公司一位副总经理所言,“有人离职就得有人顶上去,'人才荒’已经让我们无法选择。”如此看来,尽管投资者怒其不争,但公募基金业基金经理匮乏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可以预见,基金经理交叉管理社保组合和公募基金将成为一个新趋势。 其次,基金公司虽然研究与投资部门分开,因依靠同一个研究平台,所以基金公司旗下不同产品(公募基金、专户、社保组合等)共同持有某一只热点股票,也在情理之中,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滋生利益输送。 既然上述两个问题都不是问题,那么,利益输送能杜绝吗?笔者认为,接下来的风控工作很关键,不但基金公司要加强管理,监管层也应出台配套措施。 对基金公司来说,应进一步严格“隔离墙”制度,投资流程、投资比例等设计更为科学严谨,严格禁止各种形式的利益输送;另外,社保基金是关系民生的大事,除了保值增值,其安全性也是社保基金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作为社保基金的重要管理人,基金公司做投资时还是应与公募基金的投资品种区别开,切莫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对监管层来说,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新形势下出台配套措施迫在眉睫,既要符合基金公司人才紧缺的现状,还要切实从根本上斩断利益输送的黑手。《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导意见修订情况说明》强调,基金公司应重点对同一投资组合经理管理的不同组合同日同向交易和反向交易的交易时机和交易价差进行监控(第十九条)。这一条还远远不够,应该有落地措施。令人宽慰的是,随着证监会[微博]大数据分析效率越来越高,各种内幕交易或利益输送行为将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