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纳入国务院督办项目》刊发以来,有关深中同城的话题再次掀起热议。笔者在搜索引擎输入“深中通道”几个关键词,共显示282000个结果,其中首页几乎都是有关“深圳客中山买房”的新闻。 似乎,房地产商对于深中通道的期待放大了中山“去库存”的焦虑。但这种深中同城的叙述无疑是不够全面的,深中通道所带来的“深中同城”可能性,当然不止于“房价洼地”维度,中山对于深中同城的期待,也不可能止于房地产消费这么简单——正如在新一轮发展语境下,中山对于自身城市功能的定位,不能局限于“宜居”这么单一。 在效率主导分工的现代社会,交通的时间成本变成了经济圈概念,“半小时生活圈”成为“深中同城”的最主流逻辑。诚然,紧密的交通联系将影响城市功能联系的紧密程度,但两者之间并非直接的对等关系。从珠三角城市群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几个维度来考察中山在深中同城中的定位和功能,中山不应急于分析自己能够在深中通道中得到怎样的资源优势,而应分析自己能为深中同城提供怎样的空间结构,能为珠三角整体发展提供什么?这是中山面对深中同城首先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角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