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原油国储为何进展缓慢?

发表日期:2016-03-11 08:49:10 兰格钢铁

多原因导致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工作进展迟缓。未来,扩大我国原油储备,除依靠战略储备之外,更应积极调动民营仓储的积极性。 目前,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工作进展迟缓。业内人士表示,多原因导致国家石油储备工作遭遇“冷落”,未来,扩大我国原油储备,除依靠战略储备之外,更应积极调动民营仓储的积极性。 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工作进展缓慢 据分析师高健介绍,早在2008年,在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石油储备中长期》规划中就提到,我国将在2020年以前分三期完成石油储备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三期工程全部投用后将使中国战略总库存提升至5亿桶(约合6821万吨),最终形成相当于10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总规模。在2009年一期战略储备完工并注油之后,期初预计二期储备将于2012年完工,但由于储备库建设进展缓慢,随后完工日期推迟至2015年末。而根据“十三五”规划,第二阶段战略石油储备工作进一步延期至2020年完成。“国家统计局此前表示,至2015年年中,共建成8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利用储备库及部分社会库容,储备原油2610万吨。2015年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为5.5亿吨,以此为基准可以得出,日均消耗原油约150万吨。那么紧急状态下,国家石油储备仅够使用大约17天。而同样作为石油消费大国,美国石油战略储备可供消耗约150天,日本约180天,法国更是超过180天。与之相比,中国石油战略储备量显得十分寒酸。然而在如此有利的时机之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工作进展却依然相当缓慢,甚至大幅推延。”高健表示。 多原因制约国储工作 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工作进展迟缓原因是多方面的。高健认为,首先,两大集团自顾不暇,国储工作遭遇“冷落”。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工作,主要由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负责完成。虽然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项目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中央财政,但原油的采购、日常维护等费用则多数由企业承担。而战略石油储备使用的条件苛刻,除紧急状态难以调用,因此,战略原油储备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资金冻结”。而在当前的环境下,中石油和中石化均遭受低油价的沉重打击,企业经营压力巨大,自然对战略原油储备这种短期难以见效的投资给予较多关注。“其次,2010~2014年高油价影响储油积极性。国家一期平均储油成本为58美元/桶,而自2009年开始,国际油价长期保持在100~120美元高位水平。与一期相比,该时期油价持续高位,显然直接增加战略存储成本,储备积极性自然受到影响。”高健表示,另外,原油步入买方市场,存储要求不再迫切。国际石油市场供给日趋过剩,市场并未出现外部力量加以平衡,反而导致低油价越陷越深,石油市场正加速步入买方市场。中国作为石油消费大国,成为产油国必争之地,战略储备的急切之情自然有所弱化。 高健表示,在国储工作进展缓慢的同时,国内商业储备资源并未积极调用。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8万余家民营石油企业,总储油能力达到2.3亿吨,但由于政策原因,无法自主进口及使用原油导致油库使用寥寥无几。因此,扩大我国原油储备,除依靠战略储备之外,更应积极调动民营仓储的积极性。

相关阅读
伊朗:重获原油市场份额后 才会参与限产行动[08:47]
原油 库存逼近储存极限[08:48]
原油国储为何进展缓慢?[08:49]
NYMEX原油期货3月9日收盘报价[03-10]
德银:中国原油需求或降温 油价难以大幅反弹[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