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空气污染、交通堵塞、人员密集、环境混乱这些大城市病症状逐渐漫延的时候,《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适时发布。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曾这样描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未来:“一个没有城市病的城区,一个人们向往的地方。”新《规划》犹如一缕沁人肺腑的春风,不仅明确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定位,也促使企业家选购通州写字楼下定了决心。
这将是一座国际一流的城市
作为国家千年大计,副中心的科学性、严肃性规划与建设容不得半点含糊。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时指出,“站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有21世纪的眼光。规划、建设、管理都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不但要搞好总体规划,还要加强主要功能区块、主要景观、主要建筑物的设计,体现城市精神、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按照规划,今年副中心共安排了255项重大工程项目;到2020年主要基础设施建设框架基本形成,主要功能节点初具规模;到2035年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在此时间节点选购通州写字楼,可以占据有利位置,选择制高点。
这将是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市
副中心的定位是紧紧围绕对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发挥对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行政功能与其他城市功能有机结合。如此美丽的和谐宜居之城,会不会再度引发人口和资源的过度聚集,重蹈核心城区发展的老路?新《规划》给出了答案:整个城市副中心,将形成“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摊大饼”模式将被组团式发展所取代,每个组团都是宜居宜业、职住平衡的城市社区。
所谓宜居宜业、职住平衡,可以这样以为:从“业”上说,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方向是行政办公、高端商务、文化旅游三大功能定位,建设成为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从“居”上说,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到2035年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多组团”就是依托水网、绿网和路网,形成12个民生共享组团,形成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城市社区。如此布局,将彻底改变通州“睡城”的旧貌,成为选购通州写字楼第二大理由。
这将是一座四通八达的城市
副中心未来将成为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核心区和京津冀交通的枢纽,因此正在修建交通枢纽门户的对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成不同层级轨道为主、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共存的复合型交通走廊。
北京市规划国土委主任魏成林透露,副中心未来将密织纵横发达的交通网,从出行结构上解决交通拥堵这个城市病。按照规划,副中心与中心城区、各新城之间,将构建“七横”“三纵”的轨道交通线网,加密路网形成小尺度街区。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在这样大交通环境布局下,选购通州写字楼,无疑会使企业尽快驶上致“富”路。
这将是一座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规划显示,副中心除了要做到水城共融,还将建设成为蓝绿交织的森林型生态城市,力求建成没有城市病的示范区。副中心建筑广泛应用了世界最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标准、材料及工艺,全面推广绿色建筑的理念,大量使用了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装配式建筑技术,努力建成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的示范区。在森林城市方面,规划建设33个公园,构建大尺度绿色空间,促进融合发展,形成“两带、一环、一心”的绿色空间结构。这些方案体现了生态城市的理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因此,不论是通州的民居和还是通州写字楼,似乎都已成为绿色与环保的融合体。
北京新《规划》凸显了通州、特别是副中心的魅力,为未来没有城市病的通州写字楼的建设与发展注入了动力。事实上,一些有眼光的商业地产开发商,早已看好通州今后的发展趋势,几年前就率先选择有利地势,开始了通州写字楼的建设。以经略天则北京台湖创意广场项目为例,园区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容积率1.5,涵盖了企业独栋、集中创意研发楼等多元化产品。项目每栋在700至1500平方米之间,稀缺的3到6层的低密花园小独栋,以其高性价比、高形象度成为企业新宠,足以说明通州写字楼的价值与日俱增。